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1例.doc

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1例.doc

ID:17708203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9-04

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1例.doc_第1页
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1例.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1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1例作者:姜莉,陈小兵,赵扬,李玉梅,张治【关键词】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婴儿;遗传病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也称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多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和无力,发病早,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婴儿时期起病甚少,多在5~6岁以前开始发病[1]。我科收治1例1岁婴儿,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儿男,1岁,因“四肢无力4个月余”就诊。患儿于入院前4个月家长发现双上肢活动减弱,由可抬臂取物逐渐至双手不能过肩,俯卧位不会抬头,不会坐,不会翻身,不会站

2、立,会认人,目光能随声音移动。遂到某院就诊,查头颅CT示“脑发育不良”,诊断为“脑发育不良”。给予“申捷”、“肌氨肽苷”治疗3个疗程,疗效不佳,入院查体:T36.3℃,P110次/min,R28次/min,BP80/50mmHg,W10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好,反应可,呼吸平稳,面色红润。头颅无畸形,前囟0.5cm,平软,头围40cm,双眼活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心肺腹阴性。患儿能盯人追物,会笑,双手能持物,能叫“爸爸”,“妈妈”等简单词语,不能独坐,不会翻身,不会站立。神经系统检查:

3、四肢肌张力减弱,双上肢肌力Ⅲ级,双下肢肌力Ⅱ级,痛觉、触觉正常,腹壁反射正常,提睾反射未引出,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未引出,双侧膝腱反射未引出,跟腱反射未引出,巴氏征阴性,克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踝阵挛阴性。患儿为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前胎心减慢,出生时脐绕颈2周,生后无窒息史,3天内哭声少,活动少。父母均体健,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初步诊断:脑发育不全。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均正常。微量元素镁、铁、铅、锌、钙、铜等均正常。颈椎胸椎MRI检查无异常。骨碱性磷酸酶225u/L、肌酶LDH175.00u/L、C

4、K80u/L、CK-MB20u/L等均正常。腓肠肌组织活检:光镜下见大部分肌纤维萎缩变细,成群分布,多数横纹清晰,少数肌纤维肥大,部分肌纤维肌浆溶解,肌束间见灶性浸润的脂肪组织,并见多量增生并透明变形的胶原纤维。病理诊断:(腓肠肌)符合肌萎缩改变。电镜观察见肌纤维的质膜灶性缺损,可见质膜下有水肿液聚集,线粒体增生,大小不一,肌质网增生并扩张,可见有些肌纤维肌丝呈灶性溶解,形成肌溶灶,肌纤维成灶性坏死,可见靠近肌纤维表面的肌纤维有楔形缺失,形成均匀无结构区,可见固缩线粒体,肌纤维间隙增宽,其中散在少量糖原颗粒和空泡。电镜印象:假

5、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图1)。诊断为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2讨论研究现状:其发病机制为男性发病,女性携带基因,男性患病危险率50%,新突变约占1/3,由于X染色体短臂2区1带基因缺失导致肌营养不良蛋白表达缺乏[2],使肌营养不良蛋白糖蛋白形成障碍,引起肌细胞膜结构缺陷,进而引起肌细胞的慢性变性,肌收缩时出现纤维撕裂。2临床特点:(1)发病早,病情重。母亲妊娠期胎动较少,婴儿期发育迟缓,常在3岁左右因行走不快,易跌倒且倒后爬起困难,上坡或上台阶困难而就诊。(2)检查时发现:①鸭步;②Gower征;③游离肩与翼状肩胛;④假肥大:90

6、%病例因脂肪的堆积而肌肉呈假性肥大,以腓肠肌最常见[3]。(3)患儿因不能行走而卧床不起[4]。(4)血清磷酸激酶检查早期可增高,至病程晚期逐渐降低,甚至正常。(5)肌肉活检:组织学改变主要为肌纤维肿胀,细胞核增大及数目增多,肌纤维相继有透明变形,萎缩或消失以致肌纤维减少,大小不等。肌纤维之间有脂肪沉积[5,6]。本例患儿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符合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诊断。本病预后极差,患者多于20岁前死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呼吸道感染[3]。本病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方法,主要是进行适度的运动以保持肌肉功能及预防挛缩发生,注意营养供

7、给防止营养不良,积极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与心力衰竭。近年开展的肌细胞移植的研究有望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基因携带者的检出及产前诊断是预防本病的唯一有效措施[7,8]。【参考文献】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57-2358.2郑瑞凤.少年型家系性进行性脊肌萎缩症一个家系报告.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2:100.3邹丽萍.儿童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12:727-729.4彭志源.医院临床儿科技术操作规范.合肥:安徽音像出版社

8、,2004,872-873.5陈汉波,黄帆.4例婴儿型脊肌萎缩症家系临床病理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02,8:30-31.6ErdemH,DayangacD,PehlivanS,etal.Prenataldiagnosisofspinalmuscularatrophyint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