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676072
大小:5.43 MB
页数:139页
时间:2018-09-04
《宋元箴規小說研究--以《自警編》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内图书分类号:I242.1密级:公开国际图书分类号: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宋元箴規小説研究——以《自警編》為例年級2015級姓名謝冰欣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中國語言文学指導老師羅寧教授二零一八年五月国内图书分类号:I242.1密级:公开国际图书分类号: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宋元箴規小説研究——以《自警編》為例年級2015級姓名謝冰欣申請學位級別文學碩士專業中國語言文学指導老師羅寧教授二零一八年五月ClassifiedIndex:I242.1U.D.C: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MasterDegreeThesisSTUDYONTHEPROVER
2、BSFICTIONSINTHESONGANDYUANDYNASTIES—“ZIJINGBIAN”FOREXAMPLEGrade:2015Candidate:BingxinXie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Speciality: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Supervisor:Prof.NingLuoMay.2018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交通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
3、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使用本授权书。(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老师签名:日期:日期: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工作(贡献)声明本人在学位论文中所做的主要工作或贡献如下:本文以宋元时期的箴规小说为主要考察对象,探究其与时代相关联的文体、文学特点,从而发现在劝戒意识强化、理学思想崛起、文化繁荣达到新的高度、文化交流与融合进一步加深、宗教思想进一步深入社会各个层面的大背景下,箴规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产生的新趋势。首先,对小说和箴规小
4、说的定义重新进行了概括和说明,对箴规小说的种类作了初步的考察,发现箴规小说的不同类别不仅在唐五代与宋元时期受重视程度存在巨大差别,在宋代与元代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解读箴规小说的命名规律,发现书名中往往会有至少一个字与箴规行为或道德品行相关,可以为确认已经亡佚的小说是否是箴规小说提供帮助。通过考察箴规小说中同名异书的情况,得出其主要受编者的编撰动机和书籍内容影响的结论。其次,讨论宋元箴规小说的发展背景,着重分析宋代文化的繁荣、流动和融合的情况,指出学界普遍采用的“宋代文化世俗化”的提法并不准确,应该以宋代不同阶层之间的文化流动加剧、融合加深言之。同时,指出这一变化在文学上的体现
5、,首先是更多的著作在视角上下移,其次是在编撰目的上有了更加明显的指向性、功利性和消遣性,再次是在形式上更倾向于选择小说来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最后,以《自警编》为宋元箴规小说的个案研究对象,考证了其作者赵善璙的生平和其它著述,发现流传至今的署名赵善璙的诗歌全部都不是他本人的作品。《自警编》以端平元年九江郡斋刻本为最初版本,在明代进入刊印的高峰期,而几个较为重要的明代刊本之间有着紧密的连续关系。在取材上,通过对书中涉及人物和所引书籍的分析,了解编者最为欣赏的名士名臣范围,藉此考察当时哪些政界人物享有广泛声誉,并得出赵善璙深受理学家的影响,对理学思想持肯定和接受态度的结论。充分发
6、掘《自警编》保留亡佚书籍条目的情况,并且通过对后世仿作的考察,确定《自警编》产生影响的范围。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本人完全了解违反上述声明所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将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第I頁摘要箴規小說是明代胡應麟提出的小說六分類中的一種。從字面意思看,有勸戒、規諫之意;從內容上看,大致指向《顏氏家訓》《袁氏世範》《勸善錄》《省心雜言》之類注重教
7、育世人修身、處世、治家的作品。它結合了中國文學的教化傳統並加以張揚,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小說功用的一種認識。經過唐五代的緩慢發展,箴規小說在宋元時期進入爆發期。初步統計,在這一時期,應當至少有76部箴規小說作品,可根據內容分為因果報應、品德修身、治家勸世三類。其中,因果報應類數量最多,且往往故事大同小異、情節簡單,通常對普通民眾勸作善行,對官員勸作善政。它的亡佚比例最高,大多數撰者不明姓名身份,已知撰者也往往層次較低,名不見經傳。品德修身類側重士人自身的道德培養和學識培養,還有對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