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27例.doc

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27例.doc

ID:17634864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4

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27例.doc_第1页
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27例.doc_第2页
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27例.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27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27例【关键词】盆腔瘀血综合征盆瘀饮中药内服保留灌肠盆腔瘀血综合征是由于盆腔静脉慢性瘀血引起、以下腹部疼痛、低位腰痛为主要症状,疼痛伴随经期加重,月经量、白带增多,乳房胀痛,烦躁易怒,失眠等一系列症候群,多发于育龄期妇女,常常影响工作和生活。笔者采用中药内服、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4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22~45岁,病程6个月~8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4.2岁,平均病程4.12年,平均孕次2.7次,平均产次2.4次;治疗组分别为33.9岁、3.7年、3.0次和2.1次。治

2、疗组有宫腔操作史者18例,对照组15例。临床表现均有下腹部坠痛,低位腰痛,性交痛,或白带量多,或月经量多,痛经,舌淡红,苔薄腻,脉细或涩等。妇科检查宫颈肥大、糜烂,子宫体肥大、多数后倾,子宫颈、阴道后穹隆有触痛,但触不到明显结节。子宫旁、附件区有压痛及饱满感,但无明显增厚及块状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盆腔静脉曲张。1.2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妇科学》[1]中有关盆腔瘀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参照《实用中医妇科学》[2]中有关盆腔瘀血综合征辨证标准。2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内服盆瘀饮,组方:丹参、当归、赤芍、白芍各10g,川芎6g,泽兰、莪术、白术、茯苓、泽泻、延胡索、川楝子各10g

3、,炙甘草3g,水煎服,1天1剂。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用药,连用22天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为1个疗程。灌肠方:桃仁10g,红花6g,当归尾10g,川芎、乳香、没药、枳壳各6g,取上药浓煎至100ml,药温38~40℃,保留灌肠。自月经干净后3天起,1天1剂,连用10天为1个疗程。灌肠后嘱患者尽可能卧床,使药液保留于直肠内至少2小时以上。对照组给予安宫黄体酮片,1次4mg,1天2次,口服。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用药,连用22天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项目: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症状、体征采用四级评分法评定症状程度:症状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严重计

4、4分。符合辨证标准的舌象、脉象计1分,宫颈肥大呈紫蓝色或阴道壁呈紫蓝色计1分,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计0分。3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其它检查正常;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90%,其它检查正常;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较前减少30%~69%,其它检查无异常;无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3.2结果治疗组27例中治愈11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27例中治愈4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0.4%。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5、0.05)。4讨论盆腔瘀血综合征属中医“腹痛”、“月经过多”、“带下病”等范畴。该病的发生除与解剖、体位因素有关外,还与妇女结扎术后、孕产频繁、雌激素过度刺激等因素密切相关[1,3]。西医采用安宫黄体酮、甲孕酮等孕激素及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等治疗,严重者宜手术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症状繁多,病症不一,但其主要症状为“疼痛”,多发生在月经期前后。此症因多产、房劳、嗜食辛辣、情志不畅、子宫后位等因素,加之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导致盆腔周围组织血液运行不畅,气血瘀滞,“不通则痛”。笔者经过多年观察,认为此病的发生与肝脾功能失常密切相关,临床上以湿瘀互结型多见。盖肝藏血而主疏泄,体阴而用阳,

6、为冲脉所系,妇女经、孕、产、乳以血为用,血常不足,气常有余,加上妇女生理、个性特点,易为情志所伤而致肝疏泄失常,气机不利,血行不畅而致瘀。木旺乘土,则脾失冲和,运化失职,使水湿内停,湿瘀相搏,结于胞宫、胞脉而成为此病发病的内因。且由于妇女胞宫位居下焦阴湿之地,南方气候温暖多湿,经行、产后胞脉空虚,若起居不慎或药物、人流、手术损伤,或阴道用具不洁,湿浊之邪易乘虚而入,与血相搏结,阻滞经络,内外因合邪,湿瘀互结胞宫、胞络而发生此病。由于湿性重浊黏腻,故病情缠绵难愈。根据此病病机,笔者选用《伤寒论》中“当归芍药散”化裁成盆瘀饮方治疗。方中丹参、赤芍、白芍和营养阴,敛肝止痛;当归、川芎养

7、血活血,调舒肝脉;白术、茯苓、泽泻健脾益气、渗湿和中,且甘淡平和,利湿而不伤阴;泽兰既能化瘀又能利湿;延胡索、川楝子疏肝理气,行血止痛;莪术化瘀消积“通肝经聚血”(王好古语);炙甘草调和诸药,柔肝缓急。全方共奏调和肝脾、化瘀利湿、缓急止痛之功。外用药中桃仁、红花、归尾活血化瘀可以扩张局部血管,改善末梢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辅以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再配用川芎、枳壳等行气之品,使气行血行。内外同用,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目的。V【参考文献】1苏应宽.新编实用妇产科学.济南:山东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