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ID:17560127

大小:21.1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03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背诵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学会查找并利用资料多角度解读文本,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1、诵读感悟法  2、评析欣赏法。  3、想象联想法。  1、查找关于苏轼的相关资料以及这篇文章的背景资料。  2、朗读课文三遍。  第一遍读准,扫清字词障碍。  第二遍读顺,读得通顺读出节奏。  第三遍读懂,结合已有的积累,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3、结合具体语句,填好下列表格。  夜游的时间  夜游的原因  夜游的

2、对象  夜游的地点  夜游的内容  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代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轴精品《记承天寺夜游》。  (通过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中的一段话导入本课,帮助学生了解名人对于该篇的评价,了解文章在学术界的地位。这一设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为接下来的朗读奠定情感基调,更为分析欣赏课文做了一个铺垫)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节

3、奏等方面来进行点评。  2、请一位同学大致通译课文内容。  3、交流填写好的表格,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夜游的时间十月十二日夜  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  夜游的对象贬官之人张怀民  夜游的地点黄州承天寺  夜游的内容庭院赏月  (预习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前置环节,通过预习展示这个环节,可以清晰的呈现学生预习的实际情况,便于教师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该环节的设计,便于学生解决朗读障碍,为课堂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打好了基础;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解决了“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内容”的目标。)  1、对照表格内容,

4、朗读课文,尝试背诵全篇。  2、学生结合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自主学习要求:  找出文中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  1)放慢语速,放低语调。读出夜游承天寺的一点宁静的味道。  2)闭目想象当时庭院中的景象,感受文字绘成的“画面”,用“步于中庭,目光所及,……”这样的句式来描绘月景图,品析文章写景的妙处。  3、交流提升:  假设①:当学生想象和描述的画面出现偏离。  比如,学生把藻荇当成真的,这样描绘“步于中庭,目光所及,皎洁的月光洒满整个庭院,庭院中水池里的水草交错纵横。”  归纳方法:翻译入手,扣词展开。如扣

5、紧“如”“空明”、“交横”等词。同时提示这里用到层层比喻的修辞手法。  假设②:学生的想象单薄。  例如,仅从字面翻译。  归纳方法:调动感官,合理想象。如从动静、明暗、点面、线条等角度,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心中的感觉等感官来描绘文字绘成的“画面”之美。  (设计说明: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这个环节中设计首先了针对性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文本,品味语言,以期达到有效朗读的目的。这一环节是本文的重点,这里运用名师余映潮的变体阅读法,从“绘画”的角度来欣赏小品文,渗透知识性与艺术性。想象是摸不着的东西,但可以引导、教

6、给学生想象的方法,即扣词展开、调动感官,让想象合情、丰富。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感受文章写景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的特点,突破了目标中的“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  探究: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谈谈你的感受。  方法指导:  1)抓关键词。如:欣然、念、亦、盖、但、闲人……  2)联系背景。如:念无与乐者,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感同身受。关键是要: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4)由景悟情。如:写月景句  2、交流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师引导提升,突

7、破难点:  其实这篇文章作者的情感还是比较复杂的,你能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复杂情感的一个词来吗?(闲人)如何理解“闲人”?  师出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闲人的含义:  21岁高中进士:“奋励有当世志”,“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38岁任密州太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0岁任徐州太守:治理水患,力挽狂澜。  43岁(元丰二年)任湖州太守。同年,以诽谤嘲讽新政的罪名被捕入狱。  44岁(元丰三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历经八州,身行万里,但始终释然安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主动自请外任,被贬职,

8、任杭州通判,迁知密州、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有名无实。  提示:①生活清闲。苏轼当时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