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证辨证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doc

血瘀证辨证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doc

ID:17540791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2

血瘀证辨证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doc_第1页
血瘀证辨证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doc_第2页
血瘀证辨证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血瘀证辨证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血瘀证辨证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关键词】血瘀证辨证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通常存在异常,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处于高凝状态[1],表现在人体各方面即形成中医血瘀证。研究表明,这种高凝状态对于肿瘤的生长及转移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因此评估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状态对估计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作者试对30例结直肠癌初诊患者中医宏观辨证,旨在分析血瘀证型与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辅助诊断与判断预后方面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7至11月本院结直肠癌初诊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8~78岁。均经术前活

2、检或术后病理确诊为结直肠腺癌。病理确诊无淋巴转移10例;淋巴转移20例,所有患者均未见远处转移。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3]。  1.2实验方法  术前由本院主任中医师专人负责完成中医辨证分型,术后病理由本院病理科主任医师专人负责完成。全部患者结束后两套资料汇总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30例患者中,血瘀证17例,非血瘀证13例。淋巴结转移病变部位及血瘀证与非血瘀症的病变部位见表1。血瘀证与淋巴结转移程度见表2。血瘀证与非血瘀淋巴洁转移程度见表3。表1淋巴结转移病变部位及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的病变

3、部位(略)表2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略)表3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淋巴结转移程度比较(略)  3讨论血瘀证是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的临床证候。肿瘤患者血液处于浓、黏、聚、凝的“高凝状态”3,并贯穿于肿瘤的发生、增殖、浸润和转移不同的病理阶段。中医治疗肿瘤以活血化瘀、扶正培本、清热解毒、健脾化痰、软坚散结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疗效。已有文献证实血瘀证与大肠癌远处转移间存在明显相关性[4]。血瘀证的最早的表述见于《金匮要略》:“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作者在血瘀症诊断标准[3]基础上结合结直肠肿瘤的特点作出的诊断为:(1)主

4、要依据:①舌质紫暗或舌体瘀斑、瘀点;②脉涩,或结代、无脉;③固定性刺痛或绞痛并拒按;④舌下及其它部位静脉曲张、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痉挛、唇及肢端紫绀、血管阻塞;⑤月经紊乱,痛经以及月经色黑有血块或闭经;⑥面部、唇、齿龈及眼周紫黑;⑦腹水。(2)其他依据:①皮肤粗糙、肥厚、鳞屑增多;②肢体麻木或偏瘫;③精神狂躁或健忘;④周期性精神异常。(3)实验室依据:微循环、血流动力学障碍、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凝固性增高或纤溶活性降低等。凡具有主要依据2条或具备其他依据1条以上并有实验室依据证实,即诊断为血瘀证。本组17例血瘀证患者中14例病理证实淋巴转移,而13例非血瘀证患者中仅6例出现淋巴转移,由此

5、可知大肠癌患者血瘀证是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20例淋巴转移患者N2者7例,其中血瘀证6例,非血瘀证仅1例。可见血瘀证与淋巴转移程度也具有相关性。中医理论认为,瘀毒是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的重要机制。瘀毒滞留于大肠则发生癌变,瘀毒循经络,血脉流注于其他组织,脏器则发生转移。结合现代技术发现有血瘀证特征者,血液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增高尤为明显[5]。而FIB增加造成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肿瘤细胞的黏附与种植;同时FIB可以包裹肿瘤细胞以帮助癌细胞逃逸宿主免疫监控;FIB还可增强血小板黏附活性,促进肿瘤转移。当然肿瘤的淋巴转移机制不同于血液转移,淋巴管内不含血小板,FIB含量也明显低于血浆。De

6、Anglis[6]的动物实验表明肠内给药后淋巴管内FIB有明显增高现象。  Yamashita[7]对649例胃癌患者研究表明,高FIB血症是淋巴转移十分有用的预测指标,提示FIB可能在肿瘤淋巴转移中也发挥作用。作者认为血瘀证与大肠癌淋巴转移间存在相关性;形成血瘀证的机体状态为肿瘤淋巴转移提供了病理环境;在大肠癌淋巴转移及转移程度上,血瘀证辨证具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在指导治疗上,活血化瘀治疗可能是预防肿瘤转移的新途径,活血化瘀疗法应贯穿于大肠癌治疗的始终。当然更为准确的结果有待于更大样本的研究。通过中医辨证术前评估恶性肿瘤患者淋巴转移的可能性,并由此判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不失为一种尝试

7、。【参考文献】  1VolandC,SerreCM,DelmzsP.Plateletosteosarcomacellintercactionismediatedthroughaspecificfibrinogen-bindingsequencelocatedwithintheN-terminaldomainofthrombospondin1.JBoneMinerRes,2000,15:361~368.  2PalumboJS,Ko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