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522816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2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CT、MR影像诊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脑血管母细胞瘤CT、MR影像诊断【摘要】目的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CT、MR影像特点,提高其影像诊断率。方法对本院2001—2007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血管母细胞瘤7例的CT、MR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均为单发、位于小脑半球,6例呈类圆形大囊小结节型,1例呈不规则形实质型(1年后实质型发展为大囊小结节型),6例CT或MRI平扫发现囊性区均呈略高于脑脊液样密度或信号,CT、MR增强边缘结节呈明显强化,1例CT等低混杂密度、MRI呈略长T1、长T2信号内有更长T1、T2信号区。3例发现流空血管影。结论
2、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多数呈大囊小结节样改变,壁结节呈血管样明显强化及MR上发现血管流空影对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所以典型者诊断不难。【关键词】小脑;小脑血管母细胞;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小脑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又称为血管网状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是一种血管源性肿瘤,可能来源于血管内胚层或造血干细胞,具体的组织学来源目前尚不明确。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肿瘤,组织学上为良性。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2.5%,而占成人后颅窝肿瘤的7%,是后颅窝较常见的肿瘤[1]。1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2001
3、—2007年间经手术证实的7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38.2岁。7例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5例有不同程度共济失调,4例有呕吐,2例耳鸣、耳聋,2例纳差。2例使用TOSHIBATCT300EZCT层厚和间距10mmCT轴位平扫及经肘前静脉注射安其格纳芬100ml增强。5例行SIEMENSCT.SOMATOMHuanYueDuo层厚和间距8mm常规扫描发现,后使用GE公司0.2T开放式永磁型磁共振机常规轴位T1WI、T2WI及矢状位T1WI平扫再行矢、冠、轴位T1WIGd-DTPA增
4、强扫描(使用对比剂钆喷酸葡胺0.2ml/kg体重经肘前静脉推注)。扫描序列为SE序列T1WI(TR400~600ms、TE9~15ms)、FSE序列T2WI(TR3000~4000ms、TE80~120ms),层厚8mm和层距2mm,矩阵256×256。2结果2.1临床特点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5例有不同程度共济失调,3例有呕吐,1例耳鸣、耳聋,1例纳差。7例中均无明确的家族史或其他部位合并血管瘤、囊肿等。2.2病灶位置、大小、形状7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主体均位于小脑半球。最大直径7cm,最小直径1.5cm,以3~5cm
5、多见。其中,类圆形6例(图A1~2、C1~2),不规则形1例。42.3影像学特点6例大囊小结节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结节均位于病灶的边缘区。(1)CT像特点:7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中6例呈类圆形大囊小结节型,并表现为囊性部分略高于脑脊液密度而结节部分为等或略高密度。1例呈不规则形实质型(1年后由实质型发展为大囊小结节型),并表现为实质部分等密度内有小的低密度坏死区,2例CT增强者均见显著的附壁结节显著强化(图C1~2)。(2)MRI像特点:5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中4例呈大囊小结节型,表现为囊性部分T1WI略高于脑脊液信号、T2WI呈
6、明显高信号,结节部分呈等或略短T1、等或略长T2信号。1例呈不规则形实质型(1年后由实质型发展为大囊小结节型)表现为T1W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坏死区为更长T1、更长T2信号。4例可见有流空血管影。增强实质部分均呈类血管样明显强化(图A1~3、B1~3)。3讨论小脑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又称为血管网状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是一种血管源性肿瘤,可能来源于血管内胚层或造血干细胞,具体的组织学来源目前尚不明确。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肿瘤,组织学上肿瘤为良性。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2.5
7、%,占成人后颅窝肿瘤的7%[1],常发生于小脑中线旁小脑半球,绝大多数为散发,有些病人还可以并发视网膜血管瘤病,被称为林-希二病(VonHippel’sdisease),若再并有非肿瘤性肾、胰腺囊肿或肾肿瘤,则标为林道综合征(Lindau’ssyndrome),它可以具有家族性,也可以散发[2~3]。小脑血管母细胞瘤通常见于成年人,儿童罕见。出现症状的年龄在30~40岁之间[1],男女比例2:1。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共济失调,如果病灶靠近内听道会出现相应的听神经症状。有些血管母细胞瘤常伴有红细胞增多[2]。图1A、B、C右
8、侧小脑半球长T1长T2病灶,边缘见等T1长T2结节,前方有略长T1长T2水肿区。增强病灶呈环行强化,外缘结节明显强化。图2A、B、C右侧小脑半球见长T1长T2囊性病灶,边缘等T1长T2附壁结节。增强结节明显强化(典型的大囊小结节)图3A、B右侧小脑半球见略高于脑脊液样低密度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