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骨感染骨外露的显微外科治疗.doc

跖骨感染骨外露的显微外科治疗.doc

ID:17488400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2

跖骨感染骨外露的显微外科治疗.doc_第1页
跖骨感染骨外露的显微外科治疗.doc_第2页
跖骨感染骨外露的显微外科治疗.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跖骨感染骨外露的显微外科治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跖骨感染骨外露的显微外科治疗作者:王文,王平山,刘立峰,张军,曹学成,蔡锦方【摘要】[目的]回顾总结跖骨骨感染骨外露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自1995年~2005年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214例跖骨骨外露骨感染患者。[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1~10年,平均随访3年,14例游离植皮术后皮肤成活良好,199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修复术出现远端部分皮肤坏死,后经换药处理后,伤口自然愈合。皮瓣移植术后质地良好,无溃疡复发。患足均可负重走路。[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跖骨骨感染骨外露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关键词】跖骨;骨感染; 骨外露;显微外科;皮瓣跖骨是构成足弓的主要

2、组成部分。完整的足弓增加了站立的稳定性与弹性,能缓冲行走或跳跃时对脑的震荡,并能保护足底的神经和血管免受压迫。然而覆盖跖骨的皮肤较薄,皮下组织薄而疏松,足背皮肤与深部组织之间的联系不甚紧密,故在外伤时容易撕脱并造成跖骨外露,处理不当时,常发生跖骨骨感染伴足背皮肤缺损。本院1995年~2005年收治跖骨骨外露骨感染患者214例,采用清除病灶,根据骨感染或外露部位、皮肤缺损大小、周围软组织条件选择设计不同的带血管组织瓣修复,改善局部血运,覆盖创面,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214例患者,男126例,女88例,年龄7~65岁,平均35岁。跖骨骨感染病史最长4年,最短

3、3d。171例为创伤后跖骨骨感染,43例为内固定术后感染。根据骨感染程度、足背皮肤缺损面积,将跖骨骨感染分为Ⅲ型(附表1)。合并足前皮肤缺损182例,合并足底皮肤缺损8例,并发皮肤窦道6例,合并跖骨缺损4例。皮肤缺损面积2.5cm×3.0cm~7.5cm×12.0cm。车祸伤187例,机器挤压伤25例,爆炸伤2例。切取皮瓣面积3.0cm×4.5cm~8.0cm×12.5cm,皮瓣血管蒂长6cm~15cm,蒂宽2cm~3cm。1.2治疗Ⅰ型跖骨骨感染,内固定取出后,改石膏外固定,应用敏感抗生素2~3周后,骨感染治愈。对于Ⅱ型、Ⅲ3型跖骨骨感染,创面清创,去除坏死软组织及死骨后,残留创面应用

4、皮瓣移植修复。借助显微镜进行清创,以便能更好的分辨正常和坏死组织,为组织瓣的移植提供较好的着床。根据其皮肤缺损的大小及部位,设计不同的皮瓣进行修复创面。带血管蒂的皮瓣均选用邻近的逆行皮瓣转移修复,主要用于Ⅱ型跖骨骨感染的治疗,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全部用于Ⅲ型跖骨骨感染。具体皮瓣应用见附表2。留置观察窗观察皮瓣血运情况。皮瓣蒂部及皮瓣下均放置引流。术后持续静滴广谱抗生素10~14 d,至体温正常。常规应用解痉、抗凝及疏通血管治疗3~6 d。患者卧床休息14 d,并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其中25例行术后持续冲洗引流,直到引流液连续3次细菌培养结果阴性。置管冲洗时间6~14d,平均7.8d。无

5、骨折者石膏托固定3周以免皮瓣滑动,有骨折者石膏固定直到骨连接。皮瓣供区均采用中厚皮植皮术。1.3结果199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术出现远端部分皮肤坏死,后经换药处理后,骨感染及伤口自然愈合。2例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出现静脉危象,拆除张力较高处的缝合线,同时予以皮肤小切口放血后,皮瓣顺利成活。187例皮瓣修复术后伤口Ⅰ期愈合,12例伤口Ⅱ期愈合,1例伤口Ⅲ期愈合。皮瓣供区中厚皮植皮均完全成活(图1~4)。1.4随访情况经1~10年,平均3年随访,骨感染无1例复发。所有带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术后的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无明显臃肿,无溃疡复发。带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术后的足背

6、感觉恢复良好,游离皮瓣修复术后的足背感觉较差,无温痛等浅感觉。2例侧胸皮瓣移植术后及1例下腹部皮瓣移植术后,皮瓣较为臃肿,3个病例均在皮瓣成活3个月后予以皮瓣整形术。所有病例均恢复了前足功能,患足能够负重行走。术后供区出现触觉及痛温觉消失,3~6个月开始逐渐恢复,均为障碍区周围向中心恢复。表1跖骨骨感染分型(略)表2皮瓣修复术病例统计(略)2讨论手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由于跖骨骨外露及骨感染的位置较为特殊,在应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时,均采用了逆行皮瓣转移修复术。本组病例中之所以有较高的成功率,除了注意皮瓣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外,还特别注意了手术中细节的把握。首先,血管蒂的剥离不宜过于剥露,要带

7、上完善的深筋膜与血管束连系,其蒂部均带有宽度超过1cm的筋膜瓣,以保证皮瓣的充足血运[1]。其次,操作中应严格按皮瓣解剖层次进行分离,防止皮瓣、筋膜、肌肉三者发生分离,造成皮瓣坏死。在皮瓣切取中,注意观察皮瓣颜色及其出血情况,以颜色红润,边缘出血活跃为佳。皮瓣血运不佳时,切忌强行转移修复创面。再次,在皮瓣逆行转移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血管的扭曲,防止造成人为的血循环障碍。皮瓣转移时应保持一定的弧度,倒转不能超过180°,更忌成锐角[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