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ID:17455114

大小:638.50 KB

页数:60页

时间:2018-09-01

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1页
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2页
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3页
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4页
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方案二○一一年十二月2目录1.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基本情况31.1发展历史与学科优势31.2专业规模31.3专业特色31.4师资队伍41.5学生培养质量52.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63.试点规模及学制73.1专业规模73.2学生来源73.3卓越工程师学制84.合作培养依托单位(协议见附件1)95.培养方案105.1本科阶段的培养方案105.1.1培养目标和要求105.1.2培养模式115.1.3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115.1.4培养思路与理念115.1.5课程体系设计及学分要求125.2硕士阶段的培养方案135.2.1培养目标及

2、要求135.2.2培养模式145.2.3课程体系设计及学分要求145.2.4培养标准实现途径156.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166.1组织保障166.2条件保障166.3健全校内质量监控体系,落实教学过程监控186.4规范管理,建立实习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企业实践质量196.5建立学院与企业定期沟通的协商机制21ii6.6学生校外学习期间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227.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227.1工程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227.2工程教育理论探索237.3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247.4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建立247.5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的研究25附件1:通信

3、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书27附件2: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27附件3: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本科)34附件4: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硕士)47附件5: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51附件6: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方案56ii1.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基本情况1.1发展历史与学科优势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开办于1996年。1998年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授予权;2003年“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3年获得“

4、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授予权;2004年通信工程专业成为武汉理工大学第一批建设的品牌专业;2005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7年通信工程专业成为湖北省品牌专业;2007年获得博士后流动站;2008年通信工程教学团队成为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教学团队;2008年通信工程专业成为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专业规模本专业现有在职教师35名,培养本科生约240人/年,硕士研究生约200人/年,博士生约15人/年。1.3专业特色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面向国际、面向前沿、面向行业”为指导思想,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的本科人

5、才培养思路,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围绕“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三强”人才培养,紧紧抓住专业的发展强势,发挥信息学科的特色优势和学校在材料、交通、汽车这三大领域的学科和行业优势,在国内同专业中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和辐射作用,处于国内先进行列的教学与研究基地。围绕企业对人才需的特点实施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并重的教学方案,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综合能力与科学素质能够达到企业的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地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懂理论、懂技术、懂管理、政治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行

6、业和企业合作,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体系。将人才培养理念渗透到培养目标中,渗透到课程设置中。9-36以专业发展特色为导引配置系列课群;以平台课程为导向实施教学改革;以专业课群为基础创建优质课和精品课;按“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特色”三个层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省级重点学科和通信工程省级品牌专业等为支撑,以“三全”育人体系为保障,以企业为依托,以教学科研互动为方向,取得以“一团二高三品四台”(优秀团队;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和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品牌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四个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平台:即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现代通信系统与

7、信息处理实践平台、程控交换与接入网实践平台、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实践平台和流媒体通信实践平台)为标志的专业建设成果。1.4师资队伍经过不断发展,目前本专业已形成了以博士、硕士、高级职称为主体、年龄结构合理、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见表1.1)。表1.1教师队伍整体结构表教师总数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正高副高中级>5035~50<35博士硕士学士351217631319249234.3%48.6%17.1%8.6%37.1%54.3%68.6%25.7%5.7%35名教师分别毕业于国内外15所高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