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成长主题与隐喻文化

苏童成长主题与隐喻文化

ID:17453926

大小:347.2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1

苏童成长主题与隐喻文化_第1页
苏童成长主题与隐喻文化_第2页
苏童成长主题与隐喻文化_第3页
苏童成长主题与隐喻文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童成长主题与隐喻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5卷第3期乐山师范学院学报V01.25.No.32010年3月JournalofLeshanTeachemCollegeMar.2010苏童小说成长主题的文学意味与文化隐喻邹旗辉(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330100)摘要:从整体创作特色来看,苏童是一个对自己童年记忆十分倚重的作家,而从具体的创作实绩来看,对少年成长题材的关注几乎贯穿了苏童创作的始终。苏童以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灵魂的真诚探索为“6O年代人”成长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作出了一个具有艺术独创性的诠释。然而,苏童对自己“匮乏与缺损”的童年的执著回忆和想象,一方面反映出作家对当下

2、现实表现和把握的无力,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6O年代出生作家群”普遍的创作特点和艺术困境,即成长于荒芜岁月的特殊历史际遇使之对现实抱以“旁观”的写作姿态,习惯于以对童年记忆和成长体验的书写来表达对现实沉重的焦虑与迷惘,而这正是苏童与现实之间独特的精神通道,也是其创作的个性与风格所在。关键词:苏童;成长;主体;迷惘中图分类号:I20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66(2010)-03—0038—04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说,“对生活,对我们周围的精神历程。而颇具意味的是,苏童对于成长题材一切的诗意的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们的

3、最大的异乎寻常的关注,对自身童年少年的文革记忆或馈赠。如果一个人在悠长而严肃的岁月中没有失个人化写作的持久迷恋又似乎反映出“6O年代出去这个馈赠,那就是诗人和作家。”【应该说,正生作家群”的一个共同的创作特征,即童年少年的是这个意义上,苏童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登上文革记忆已然成为60年代出生作家的集体叙事,文坛成为当代备受关注的重要作家之一,其“香椿而这恰恰又成为他们内在的精神局限和艺术困境树街”少年系列小说以片断式的记忆方式真实地的某种表征。呈现了“60年代人”童年少年的行走路线。而且在“60年代出生作家群”根深蒂固的少年情结苏童二十多

4、年来创作的约三百万字的小说中,有已经引起不少评家的关注和讨论,《上海文学》关“香椿树街”的居然占了近一半,无怪乎张清华2006年就针对60年代出生作家及其长篇小说创说“苏童用他自己近乎痴迷和愚执的想法,复活了作分别于第3期和第6期发表了评家的专题讨整整一代人特有的童年记忆”,“苏童甚至可以被论,其中都涉及到60年代出生作家的童年记忆问视为60年代人‘个人写作’的代表”。通过对苏题,其中李敬泽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成童所有作品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苏童对长’当然是个普遍持久的文学主题,但你的成长记于自己已逝少年时光的踯躅流连,实际上

5、彰显出忆不过是你的发点,由此出发你去冒险,走很长的“60年代人”成长的精神轨迹,其成长历程都大致路,见识世界之大。而且成长记忆最终总要长成经历过发现继而迷惘——-i自寻继而迷失——逃亡吧?不能老长不大吧?如果莫言、王安忆现在还老继而回归的痛苦挣扎,在他们不可逆转的生命成念叨他的成长记忆就会很滑稽,我们这一代人现长旅途中无可避免地又伴随着步入迷惘与边缘化在应该学会像个成人一样看世界,看自己。”嘲那收稿日期:2009-05—14作者简介:邹旗辉(1979一),男,江西南昌人,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教师,文学硕士。38么,成长主题在60年代出生作家

6、身上何以会成为一个。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其中深在的根源和问题的本其实,对自己“匮乏与缺损”的童年的执着回质又在哪里?也许只有回答了这几个问题我们才忆和想像只是问题的一端,另一端却是对当下现可能对包括苏童在内的“60年代出生作家群”及实表现和把握的无力。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其创作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总体认识与价值评断。这在本质上也就是同一个问题,试想一个内心孤“6O年代出生作家群”出生于一个政治乌托独、对未来感到迷惘、精神上处于漂浮状态的人,邦的狂热时代,他们没有属于自己一代人成长的又该如何对现实怀有深沉的思考与睿智的探寻?共同的人生经验,在由

7、童年少年走向成人世界的他们对于现实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焦灼,甚或是关键时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主体的生无助,这种焦灼和无助感反映在“60年代出生作成”[41的重要阶段,他们陷于与社会现实悬离的人家群”的创作姿态上则形成了某种不自觉地对现生状态,在时代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之中,他们是实的逃避,或者于艺术与现实之间游走,或者是对“缺席的在场者”[51。他们虽然在充满乌托邦神话叙现实缺乏深度的表象式书写,那么在创作题材上事的氛围中长大,但充其量也只是神话叙事的聆沉浸于成长的个人化的叙事则也是顺理成章的一听者和消费者,当他们逐渐远离童年,在新的

8、时代种现象了。同为60年代出生的王宏图就说,“从某转型和商业化的时代骤变过程中,理想主义、英雄种意义上说,我们是多余的一代人。我们不想介人主义与献身精神并未能成为他们成长旅途上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