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赏析答案

语文古诗赏析答案

ID:17442989

大小:43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31

语文古诗赏析答案_第1页
语文古诗赏析答案_第2页
语文古诗赏析答案_第3页
语文古诗赏析答案_第4页
语文古诗赏析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古诗赏析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8、(4分)  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9、(4分)  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1)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考查类型:炼字(2)答案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

2、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答案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1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①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答案】(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

3、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答案】(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答案】暮春  飞花【解析】思

4、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能力层级是C级。(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答案】思念故乡之情【解析】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考点】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

5、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答案】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解析】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

6、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 意的关键。【考点】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5分) 【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解析】(1)南宋陆游,大家非常熟悉,考核点在于“炼 字”。“炼字”的关键在于把握这个字所引领的画

7、面和情 感,紧扣内容和写法作答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 伴、 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 旷达自适的情怀。(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5分) 【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解析】答题模式为:字面义+文中义,(手法+表达效果),作用(内容上,情感上,结构上)【考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E(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

8、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答案】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忧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1)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2)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