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作者:辛小川,白世强,孙吉良,刘景坤【关键词】肾肿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瘤细胞形态可具异型性,核分裂象,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以及三种组织成分比例可明显不均匀分布,对病理诊断和生物学行为判断带来困难。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我们对2005—2006年间我院病理确诊的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6例中男1例,女5例;年龄43~58岁。均为单侧性,左肾4例,右肾2例,多发性1例。首发症状为腰部酸胀、痛5例。体检发现肿块1例,肉眼血尿1例。6
2、例B超检查均提示肾占位性病变。CT检查拟诊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或肾错构瘤4例,肿块性质不能确定2例。术前临床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或肾错构瘤4例,肾占位性质待定2例。 本组全部手术治疗,肾切除术1例,肿瘤剜除术5例。全部病例获随访,随访3~15个月,均健在,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病理检查:(1)冷冻切片:6例于手术中均行冷冻切片,5例明确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误诊为肾恶性肿瘤。(2)肉眼观:5例剜除标本,均无完整的包膜,肾切除标本1例,肿瘤位于肾上腺皮质处,深入肾实质内,并与肾实质分界清楚。肿瘤数目共7个(1例
3、多发性),直径2~7cm,平均5.4cm。肿瘤多为圆形,剜除标本有时呈不规则形。切面大多数为深黄色,夹杂灰红色,部分以灰红色为主,质软,并可见出血坏死灶。(3)镜下:肿瘤细胞由平滑肌、血管、脂肪三种成分构成。血管成分为不规则扭曲状,多有不对称性增厚,无弹力膜,呈簇状分布,管腔大小不一,管壁可有玻璃样变。平滑肌成分由平滑肌细胞构成,围绕血管呈放射状或鞘状分布。大部分细胞为梭形,胞质红染或细颗粒状,部分区域细胞呈片状、束状密集分布,似上皮样,核不规则形并增大深染,可见核仁,未见核分裂象,偶见多核巨核细胞。脂肪成分由成熟脂肪
4、细胞构成,片状分布,可见脂肪母细胞样细胞混杂,核圆,胞质透明空泡状。三种成分的比例有明显差异。 2讨论2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构成的肾内错构瘤[1]。近年来,有人提出了血管周上皮样细胞概念,并将其归入血管周上皮样肿瘤谱系中[2],而有人通过基因分析,认为本病是独立类型的真性肿瘤[3]。国内有文献推测本病可能是一种伴有黑色素分化的特殊间叶性肿瘤[4]。本病主要发生于成年人,女性多见,约1/3患者合并结节性硬化症。本组6例,女性5例,但均未合并有结节性硬化症。由于本瘤组织学三种成分比例在肿瘤中差异
5、较大,影像学常表现不典型,诊断准确率较低,易误诊。本组中B超仅提示肾占位性病变,而CT示2例肿块性质未定,确诊仍需依赖病理检查。肿瘤成分的差异给冷冻切片和石蜡切片诊断均带来困难,尤其是冷冻切片,本组6例中有1例误诊为恶性。由此提醒应多加重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防止误诊误治。本病应与肾细胞癌鉴别,前者以血管、平滑肌、脂肪组织三种成分混合为其主要特点,以此为基础,可与后者鉴别。当本病以平滑肌、脂肪组织单一形态为肿瘤主要成分时,需与肾的平滑肌瘤、脂肪瘤鉴别,近来有人就曾报道过1例单相梭形平滑肌细胞分化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
6、]。平滑肌和脂肪成分出现异型性时,还需与肾的平滑肌肉瘤、肉瘤样癌和脂肪肉瘤鉴别。应仔细发现肿瘤中平滑肌瘤细胞的特点,发现多成分的组合,免疫组化染色HMB45阳性有助于鉴别。本病一般认为是一种良性肿瘤,有时平滑肌成分呈现一定的异型性,但不能作为恶变指征。即使出现了局部淋巴结或肾外脏器转移或肾内出现多灶性病变,也是多中心生长的表现而非真性转移。但近年来也有本病恶变的报道[6]。本组6例随访3~15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转移,但本组病例较少,仍需进一步积累资料。【参考文献】 [1]刘彤华.诊断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7、社,1994:423-424. [2]BonettiF,PeaM,MartignoniG,etal.PECandSugar(letter)[J].AmJSurgPathol,1992,16:307. [3]SaxenaA,AiportEC,CusteadS,etal.Molecularanalysisofcloanlityofsporadicangiomyolipoma[J].JPathol,1999,189:79. [4]何向蕾,张宏斌,李仲宜.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1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8、2002,18:352. [5]战忠利,张爱丽,林建韶.单相梭形平滑肌细胞分化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274. [6]任玉波,梁凤泉,霍立志.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一侧局部恶变一例[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27: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