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与矫正策略

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与矫正策略

ID:17437542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31

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与矫正策略_第1页
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与矫正策略_第2页
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与矫正策略_第3页
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与矫正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与矫正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与矫正策略刘春来以学生为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常规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堂活跃的程度,往往用教师提问次数的多少、学生回答问题所占时间的多少来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由学生畅所欲言,围绕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展开充分讨论,正是体现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好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可以把教师教的主要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求,诱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我们决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

2、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猜想;“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为了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我们还可以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意境的问题串:可以提出“你有什么发现?”、“怎么发现的?”、“解这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还可以进行一些变式训练,引发学生猜想的愿望,猜想的积极性。教师若能把握好提问题的时机和提问题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3、人,则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然而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所提问题还常常存在以下误区:误区1:问题意思不明。课堂上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好比路标,直接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方向,实践中往往因教师的所提问题模糊不清而导致学生思维障碍的现象时有发生。误区2:问题的思维量不大、问题难度程度不当。具体有两种表现:一是过浅,如:一些教师上课经常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些问题属于单纯性判断,几乎没有思维的价值,这类问题多了,学生就会感到乏味;还有些问题本身含有合理的思维难度,学生想一想可以作答,但教师怕学生答不出,就在提问时带有暗示性(特别是在有领导、老师听课时),

4、使得一些较好的问题简单化了,失去了思维的价值;二是过深,所提问题思维跨度大过大,学生无从下手或经过努力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结果会出现好长时间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即使指名发言学生也是答非所问,使课堂出现“休克”状态。误区3:问题缺乏时效性。对问题的时效性重视不够,无意中设置障碍、兜圈子,为了问题而问提。一是问题超前,学生无法思考;二是问题滞后,学生无需思考;三是缺少候答时间,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从而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那么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或者说一个精彩的数学问题又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呢?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或者说一个精彩的数学问题应该有如下的某些特征:(1)有意义,或有实际意义,

5、或对学习、理解、掌握、应用前后数学知识有很好的作用;(2)有趣味,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投入进来;(3)易理解,问题简明、明确,问题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或是学生熟悉的;(4)难度的适中。数学课堂教学我们又如何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实践: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所提问题目标明确。引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这一环节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整体教学效果.对于引入环节的教学提问设计,通常有三层考虑,即提出问题—制造悬念—激发兴趣.问题的提出,可以由教师直接给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

6、提出;可以由实际问题引出,也可以用数学问题引出;可以由旧知识引出,也可以开门见山直接给出.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贯彻主题和主线.即能由学生提出的,最好就不由老师给出;能由实际问题引出的,最好就不用数学问题引出;能由旧知识引出的,最好就不开门见山.在提出问题时,应该是先大后小,先难后易,先一般后特殊,以给学生多留一些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少一些提示;制造悬念是设置问题的一种技巧,对学生那些似知非知,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新内容,对那些可能产生迁移,可能发生错误的新方法,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带悬念的问题供学生思考。问题的清晰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向的定位,影响学生是否能回答问题及回答问题的

7、水平。因此,教师备课时就要明确提问的目的:为引入新课?为新旧联系?为突出重点?为解决难点?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为促使学生思考?为总结归纳?……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不清的提问,保留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提问,使所提问题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二、问题难易要适度,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1、提问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学生力所能及的,正所谓跳一跳就能够到。要防止浅——缺乏吸引力;偏——抓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