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的中西医治疗.doc

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的中西医治疗.doc

ID:17414339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31

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的中西医治疗.doc_第1页
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的中西医治疗.doc_第2页
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的中西医治疗.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的中西医治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的中西医治疗【摘要】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回顾我科2004-2007年行脾切除术60例(治疗组)采用切脾时进行分束结扎脾蒂,术后中医药治疗,并与我科2000-2004年收治的58例同类病人的治疗(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采用切脾时分束结扎脾蒂,术后中医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发热率及平均时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分束结扎脾蒂行脾切除并术后中医药治疗,对于预防和减轻术后脾热的发生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关键词】脾切除术;发热;中西医治疗  脾

2、切除术后发热,又称脾热,是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总结我科2004-2007年因外伤而行脾切除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而行脾切除加分流或断流术60例(治疗组),均采用切脾时进行分束结扎脾蒂,术后中医药治疗,并与我科2000-2004年收治的58例同类病人的治疗(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治疗组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14-69岁。因复合外伤必须行脾切除术者1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而行脾切除加断流术者38例,分流术者12例。对照组58例,男42例,女16例;年龄12-70岁。因外伤

3、必须行脾切除术者1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断流术者36例,分流术者11例。所有入组病例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术后3d仍持续发热,呈稽留热者;各组病例均经B超、CT检查,排除因脾窝积液、脓肿或反应性左侧胸腔积液因素。患者全身情况较好,无明显中毒症状;血白细胞计数不超过10×109/L;抗生素、激素等治疗后体温不降或降后又升。观察治疗术后发热情况,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术式类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左肋缘下斜切口或左侧经腹直肌切口。常规结扎脾肾、脾结肠、脾膈、脾胃

4、韧带,游离,托出脾脏。行常规3把脾蒂钳钳夹脾蒂,在靠近脾门的2把脾蒂钳之间切断脾蒂,切除脾脏[1]。术后常规放置脾窝引流管,根据引流情况,平均放置3-5d拔除,应用抗生素及营养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监测生命体征。3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术式进行改良,于脾门处将胰尾略行推移,找到脾蒂分叉处,亦称二级脾蒂间隙[2]。解剖并游离该间隙,显露脾脏上下极血管,分别予以结扎和缝扎,切除脾脏。并术后采用当归六黄汤化裁治疗。生地10g,熟地10g,生黄芪20g,黄芩10g,地骨皮20g,当归10g,丹参10g,淡竹叶10g,麦冬1

5、0g,石膏30g,生甘草6g。兼腹部胀满,食欲不振者加木香、厚朴、焦三仙;兼左上腹胀痛者加三棱、莪术;兼大便干结者加大黄、芒硝;兼汗出者加牡蛎、浮小麦。水煎服,每日1剂。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治疗结果  术后3d内治疗组、对照组体温均有明显升高,但治疗组发热率及平均体温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3d后发热率、平均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见表1。  表1两组术后3d持续发热情况比较(略)  注:*△P<0.05  4讨论  脾切

6、除术后常见有不明原因发热,又称“脾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表现症状,体温升高可达38℃-39℃,常持续1-2W,临床上大多不能发现引起发热的原因。目前虽对“脾热”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对脾热患者应首先排除胸腹膈下感染等并发症,无明显自觉症状及阳性体征。这种不明原因的发热可能与脾切除术后脾脏解毒、过滤、分解异性蛋白的作用在短期内尚不能被其它网状内皮系统代替有关[3]。   胰腺位于腹膜后,胰尾指向脾门,两者关系密切,脾动脉多起自腹腔干,沿胰腺上缘走向左侧分支后进入脾脏。一般在距脾门1-2cm处分为上下动脉支。脾静脉与动脉伴行多在动脉后方

7、。脾门段血管继续分支进入脾脏,30%距脾门0.6-2cm分支,70%距脾门2.1-6cm分支[4]。传统脾切除术在处理脾蒂时通常使用3把脾蒂钳直接钳夹,忽视了二级脾蒂间隙的存在,最容易损伤胰尾而致术后胰漏[5],而“分束脾蒂结扎法”处理脾蒂时可避免损伤胰尾,防止胰漏,从而减轻了脾热。    中医学认为,手术创伤耗伤气血,致气血亏虚,阴液渐竭,虚火扰动。故采用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方中黄芪、地骨皮、生甘草为除烦热之圣药;当归、丹参养血活血;生地、熟地清热养阴;竹叶、石膏清心胃之火;麦冬、黄芩清肺肠之火;统论全方,养血育阴与泻火清热并进,

8、补泻兼施,扶正祛邪,诚为良剂。药理研究表明:黄芪、黄芩、当归、丹参、甘草、麦冬、生地均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其中黄芪、黄芩、当归能够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黄芩、丹参、甘草都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黄芩、丹参对一些致热物质所致的发热均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