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doc

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doc

ID:17397083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30

上传者:lmf666
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doc_第1页
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doc_第2页
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doc_第3页
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doc_第4页
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摘要】针对我校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探讨基于问题解决策略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实施“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各个领域工作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进入21世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提高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起点,水涨船高,使得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已不仅仅是进行计算机的入门及普及教育,而是要使他们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知识,能够将计算机技术用于其专业领域和工作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而大一新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应更多的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和能力。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绝大多数学生迅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就被提到日程上来了。  1我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现状  1.1从课程的教学模式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该课程的教学规律,它往往导致教师“唱独角戏”,学生的主体性被忽略,最后演变为灌输式教学。我们应实现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知识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学习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的转变。  1.2从学生的技能水平来看,他们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我校生源较广,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差别的存在,入学时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相当熟练,常用计算机上网、玩游戏,觉得已经会用计算机,没必要再学;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曾开设过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高考不要求,精力都放在别的科目上了,学了等于没学;而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在此之前甚至连计算机都未接触过,连开关机都不会。  1.3从课程设置来看,课时少,内容多。该课程概念抽象,知识点多,实践性强,与其他基础课相比,它还具有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的显著特点。随着内容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引入,原本就少的课时更是不够。    为能体现该课程的特点,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大力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除了使用讲解法、演示法外,更多地采用了基于问题解决策略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2任务驱动教学法  5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法,它强调以完成任务为中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学习隐含在任务背后的科学知识,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它强调外部(主要是教师)支持与引导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1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设计  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中,任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一个好的任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随着任务的完成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因而任务的设计显得尤为关键。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1.1设计的任务要有总目标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应先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得出总目标,并列出为达到该目标所需的全部知识点,再来设计任务,将其细化为一个个任务,把各个知识点合理的分布在任务中,通过这些小任务体现总目标。例如:在进行文字处理软件Word模块教学时,我们考虑到计算机软件中的“二八规律”,即80%的计算机使用者一般只应用软件20%的功能,因此只要学习软件的20%的功能就可以了。所以我们选择了生活和工作中常遇到的几个实例作为任务,这些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文字处理软件Word模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1.2设计的任务里要隐含有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希望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新知识,所以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新旧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即完成所谓的知识的意义建构。值得注意的是各个知识要点、难点应在几个任务中多次涉及,以便使学生构建起更灵活的知识,且可以避免重要知识的可能遗漏。  2.1.3任务的解决策略应具有多样性求解策略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对不同类型的任务可以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同一个任务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来获得解决,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他们的多种思维方式。  2.1.4任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任务”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使他们无论基础优劣,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获,任务就必须设计得有深有浅,可分为基础性任务和提高能力的任务。  2.1.5任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任务”5 太简单,不具挑战性,会影响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但并不是说任务越难就越好。难易恰当的任务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解决方案不应是显而易见的,要让学生以现有的知识无法轻易完成任务,但通过进一步分析、讨论之后,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得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任务的完成也就相应的带来一种满足感、成就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在进行教学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2.1创设情境,呈现精心设置的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首要步骤当然是下达任务。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这样的疑问:“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今天所学的这些知识?”教师在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应创设适当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到情境中学习。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较为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力求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习知识的情境与以后应用知识的情境具有相似性可以促进知识的提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可以促进学习在新问题中的迁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适应且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这样将使得学习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  2.2.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任务,发现问题,展开学习  当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因为当谜底揭示在你面前之后,再好的谜面也不能激发你的兴趣。因而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应引导学生去讨论、分析任务,想一想要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具备哪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会针对所面临的情况来评价自己的知识状态,不仅看到了自己已经知道了哪些,还会了解到自己尚欠缺的是什么,学生所欠缺的部分正是隐含于任务中的新知识点,此时就形成了学习需要。例如;在进行“运用因特网收发电子邮件”的教学时,当任务“请将在文字处理部分,任务的完成结果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老师的信箱”布置下去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分析要完成任务需要做什么?首先考虑的是要发电子邮件,要拥有自己的电子邮箱,第一个问题就出来了,该怎么申请?接着,有了邮箱之后,信应该怎么写才能发送出去?再来就是文字处理部分任务的完成结果又该怎么和信一起发送?这又涉及到邮件附件的问题,这些知识具备了吗?如果没有,那就形成了学习需要。有了学习需要,就促使学生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教师、同学、教材、软件中的帮助等)进行学习,完成自己的知识建构,进一步扩充自己的知识库。  2.2.3独立尝试任务,动手初步完成任务  学生围绕任务主题展开学习,有了新的知识之后,学生就会有将其运用于问题解决中的强烈欲望,都已跃跃欲试。此时,应留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时间来尝试着完成任务。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去探索,在尝试和探索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从中获得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任务的最终解决方案。在探索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新的问题,教师应以帮助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给予提醒和指导。对于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于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作单独辅导。  2.2.4交流经验,协作学习5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是进行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因而教师应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对一些重点和难点应做进一步讲解,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并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或片面的认识。也可由教师或某些同学展示完成任务的方法与过程,让学生进行一下对比,和自己采用的方法有哪些不同,自己的方法是否代价更高或者说自己完成的效果更好,以达到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2.5归纳总结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教师主要是进行方法的引导,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式学习。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各不相同,所掌握的知识也会有所不同,容易造成教学知识点的疏漏,因而进行课堂或阶段性归纳总结是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总结规律,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巩固知识,全面掌握知识点,以达到教学目标。    下面是在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个具体实施过程,在电子表格Excel教学中,一张“课程考核情况表”就能引出Excel的许多概念和功能。    创设情境:假设你是班上的学习委员,请你用计算机帮助老师设计一个“课程考核情况表”,登记班上同学的考试成绩并分析考试结果。    条件:利用Word、Excel的所有知识。    分析任务:①要将数据填入表中,引出“数据类型”的知识点。②要使表格美观,引出格式设置的问题。③要进行计算、统计,引出“单元格地址引用”、“公式计算”、“函数计算”的知识点。④为解决重复计算的烦恼,引出“公式复制”、“自动填充功能”的知识点。    展开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读教材、查资料来学习这些知识点,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解、操作示范帮助学生理解。    上机实践:由学生独立上机操作,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进展,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共同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任务,提交结果后,教师要进行阶段性总结,特别是在进行计算时使用公式和函数的一些规律和技巧,把Word中的表格处理功能和Excel电子表格的强大功能进行比较。    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围绕着如何解决任务去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在这种开放式的“以任务带知识”的教学中,目的不是希望学生一定能给出完美的答案,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但能获得成就感,而且也有了探索知识的满足感和快乐感,而这些正是持续学习所需要的有效动机。    在知识、信息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实践证明,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它从实际的任务着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使探索计算机知识成为学生的主动行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5 【参考文献】  [1]张建伟,孙燕青.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90-150.  [2]张建平,李慧桂.问题解决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06,24(1):24-28.  [3]余胜泉,杨小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7-13.  [4]张建伟.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兼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32-36.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