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390760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30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关键词】,,认知障碍;血管性;危险因素 [摘要]血管性认知障碍是新近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涵盖了血管源性认知损害从轻到重的整个过程,早期诊断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或干预可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关键词]认知障碍;血管性;危险因素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指由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明显(如脑梗死、脑出血等)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慢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它包括了血管性痴呆所不能包含的各种情况[1]。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病率较高,在老年人中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一定程度上是可以
2、预防的,因此探讨其危险因素有很大的临床意义。有报道称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与卒中的危险因素相同[2,3]。 1人群因素 1.1年龄性别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成倍增加,在55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每增长10岁,痴呆患者就增加1倍[4]。这种相关性各种报道结果一致,表明年龄在VD中是比较确定的危险因素。与AD相比较,VD的发病年龄更早。在性别方面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高,这可能与男性缺血性脑血管发病率高于女性有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VD在85岁以上人中比AD更普遍[5],值得一提的是国外有报道在一组85岁以上老年人7年随访观察中,VD比AD的
3、生存率更低[6]。 1.2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低是VD的一个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低或文盲VD的发病率高,可能与其脑神经突触较少有关。Tatemichi等认为低文化水平导致脑功能储备下降,并增加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易感性。 2动脉粥样硬化 2.1血压一项群体性前瞻性研究发现,高收缩压是VD的独立危险因素[7],收缩性高血压的治疗在老年人中与痴呆的发生率下降有关,然而,如果更高的脑灌注压要求来保证脑循环,低血压可能增加老年人痴呆的危险性。一些研究已发现,老年人中低血压和痴呆有关,并提出低血压是痴呆的结果又是痴呆的原因。VergheseJ等对488名年龄大于7
4、5岁的老年人进行了3年的随访观察,发现舒张压减低10mmHg痴呆的危险性增加20%,平均动脉压下降10mmHg痴呆的危险性增加16%,低的舒张压是AD明显的危险因素,但与VD没有发现这样的关系[8,9]。 2.2糖尿病5糖尿病增加患痴呆的危险性,特别是老年人的VD,当糖尿病合并严重的收缩压(>180mmHg)或心脏病时VD的危险性更高。有研究表明,血糖水平>11mmol/L时与VD的关系更密切,每增高1mmol/L患VD的HR就增加1.3。在对75岁以上的老年人前瞻性研究中发现:(1)糖尿病是VD的独立危险因素;(2)在没有ApoE4ε和严
5、重高收缩压情况下,糖尿病和AD的危险性无关。糖尿病与代谢和血流动力学障碍有关,引起大小动脉病变,导致脑血流量下降和血管反应下降,这些病理改变可能引起缺血和缺氧。有证据表明,糖尿病对痴呆的作用不是,至少不完全是通过血管介导的,没有临床脑血管病的糖尿病病人在认知测验中较正常人差,慢性高血糖可能通过增加无氧代谢和酸性物质加重已有脑缺血。另外的研究中发现,口服降糖药物者发展为痴呆和VD的危险性更大,可能是药物的应用反映了疾病的严重性[10]。 2.3高脂血症由于脂质成分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硬化斑块,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这样容易发生卒中,而卒
6、中可以导致VD。谭纪萍等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单因素分析中高脂血症是VD的危险因素,而在多因素分析中高脂血症与VD无显著相关性,这说明VD与卒中的危险因素并不完全一致[11]。 2.4吸烟、饮酒、心脏病Tatemichi等研究发现,吸烟、饮酒和心脏病与VD没有相关性[12]。DonnanGA等则认为吸烟史达40年以上者发生VD大约是不吸烟者的3.5倍,大量长期饮酒也易发生VD。亦有资料表明,中度饮酒可减少卒中、VD、AD的危险性,但不清楚起这种作用的是酒精本身还是酒精的其他组成成分。 3遗传基因 3.1ApoEε4基因多态性目前认为ApoEε4等位基因
7、是AD比较确定的危险因子。它与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等神经病变形成有关。但ApoEε4与VD的关系尚不明确。有报道称ApoEε4增加VD的危险性是由于AD与VD共存的结果[13]。Ross等的研究并没有发现ApoEε4的存在与VD有关。Landen尸检中病理诊断的VD也没有发现与ApoEε4有关[14]。Katzman等在中国上海社区调查中发现,VD与ApoEε4纯合子有关,Slooter等对2个群体研究的数据进行汇总发现VD仅与ApoEε4纯合子有关[15]。可能的原因是ApoEε4升高血浆胆固醇水平,加速动脉硬化。 3.2谷胱甘肽-S-转移酶1(G
8、STO1)基因多态性Klsch等[16]的研究发现GSTO1基因型Asp/Asp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