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外表现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外表现的研究进展

ID:17351485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30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外表现的研究进展_第1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外表现的研究进展_第2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外表现的研究进展_第3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外表现的研究进展_第4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外表现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外表现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外表现的研究进展【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外表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0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预防、可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1]。2006版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创议(GOLD)首次在强调COPD肺部病变特点的同时也着重指出其不是单纯的一种肺脏疾病,而是具有显著的肺外表现(ExtrapulmonaryEffects,肺外效应),包括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高、骨骼肌耗损、骨质疏松、抑郁和焦虑、营养不良和体质量指数下降等。肺外表现与患者疾病严重

2、性相关,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有助于更加全面评估COPD患者的病情并提供更佳的治疗,改善症状和预后。本文就COPD的肺外表现及主要发生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1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高  COPD患者较非COPD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加2~3倍。Sabit等发现COPD患者较健康者动脉硬化发生率增高,且重度患者较轻-中度患者动脉硬化程度更严重[2]。COPD患者主动脉硬化程度与气道阻力严重程度相关;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加快及其全身炎症反应与PWV的相关性,均表明COPD患者可过早出现年龄相关的血管改变。近年的研究认为COPD可能是缺血性心

3、脏病和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气流受限、缺氧、全身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减退、弹性蛋白的生成和降解失衡、治疗药物使用可能有关。  1.1气流受限:肺功能受损不仅使CO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升高,而且使心血管疾病进展、恶化速度显著加快。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均是反映COPD患者气流受限程度,评估其肺功能受损情况的常用指标。大量研究证实,FEV1是预测COPD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是预测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独立指标。FEV1每下降1

4、0%,发生冠心病死亡事件增加约28%,非致命冠脉事件则增加20%。另外,FEV1/FVC也是COPD患者发生冠心病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比FEV1更具体地衡量气流受限程度。  1.2缺氧:缺氧使COPD全身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增加,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上调,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缺氧诱导血脂异常使脂质过氧化增加,标志着氧化应激发生[3]。缺氧也可影响肾脏血液循环,使肾血流量减少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导致周围血管收缩和氧化应激增加。  1.3全身炎症反应:全身炎症反应促使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风险提高[4],可能是COPD患

5、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最新的研究显示,全身炎症反应可能对心脏病发作的预测发挥重要作用,也可能是发挥关键作用的导火线,使血管内胆固醇和脂质沉着物的不稳定性增加,容易剥离脱落,堵塞血管,最终导致心脏病发作[5]。Mills等发现,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和增幅与主动脉PWV有关,因此,全身炎症反应可能使COPD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增加[6],并促使COPD患者继发心血管疾病风险提高,这种理论为新的治疗干预措施即通过“靶向治疗”直接或间接减少肺部炎症,达到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目的提供依据[7]。有间接证据已经表明,通过治疗COPD患者全

6、身或肺内局部炎症可以降低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但尚无临床试验证实。  1.4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再生维持平衡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进

7、展程度和速度发挥决定性作用。COPD患者肺脏及全身血管内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COPD缺氧使血管内皮损伤,内皮素生成增多,导致血管收缩,加重心脏负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使巨噬细胞异常聚集和脂质过度沉积,同时内皮细胞不断受损及继发功能异常使内皮损伤后修复障碍,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始动因素和必要条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使COPD患者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增生,单核细胞迁移、脂质沉积和炎症细胞因子激活,导致不可逆的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形成。血管受损使机体反应性促使骨髓或其他组织释放内皮祖细胞,迁移、聚集于损伤部位发挥修复作用,恢复内皮功能。

8、COPD患者循环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可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发生[8]。目前研究认为COPD患者全身血管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均降低[9],但矛盾的是,其在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