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192214
大小:24.5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28
《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实践及思考—经济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实践及思考—经济管理 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实践及思考 重点税源管理是组织收入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各级税务机关通过各种方式,调查、分析跟踪监控重点税源企业收入增减及税负变动趋势,及时准确掌握应征税款的规模与分布,对重点税源的现状及其变动趋势做出合理判断,有针对性地研究改进措施、实施科学决策、强化税收管理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一)实现科 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必然要求。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可以有效的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提升服务水平,优化纳税服务。通过对重点税源的管理,增强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认真落实各项纳税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积极为纳税人排忧解难;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觉、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实现征纳和谐。 (二)构建税源管理的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通过加强重点税源管理,促进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稽查检查和税源监控“四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对税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通过深入分析、研究,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及时完善制度、改进工作、强化管理、堵塞漏洞,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通过对不同类型重点税源的具体管理,进一步加强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经营管理情况、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情况以及企业执行税收政策的情况。强化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可以提高税收宏观预测、分析及调控能力,有效提升对全局收入预测水平。 (三)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税收收入的必然要求。重点税源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对税收收入的实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点税源企业经营的好坏不但影响着当地经济,而且对就业、完善市场经济、财政收入的实现都彰显其重要性,拉动经济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通过加强重点税源的管理与服务,为企业献言献策、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发展。而分析、预测、评估、检查等管理手段是促进收入增长的最重要的途径。一个地区的重点税源缴纳的各税收入总额往往会占到本地区税收收入总量的50%以上,户数在10%以下。抓好重点税源管理,基本上也就把握住了本地区税收收入总量的变化和预测的各项指标。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一直是税收征管的重头戏。 二、开展重点税源管理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国税局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下不断探索重点税源管理新方法、新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重点税源企业税收收入逐年递增,为国税局整体税收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理顺运行机制,搭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平台 正确的决策依赖于可靠的信息,而可靠的信息获取必须有畅通的运行机制作保障。基于这种认识,国税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探讨,初步构建了上下内外“双层联动”的重点税源监控运行机制。对内,明确了计统部门和一线税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和联系,对外,规定了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报送的质量要求和时限。在局“双层联动”的总体框架下,基层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信息传递渠道。根据工作需要,在广泛征求征管一线人员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办法和制度,为重点税源监控搭建系统的工作平台。在制定和落实了《国税局重点税源户管理办法》、《重点税源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重点税源风险管理制度,对重点税源户管理引入风险管理机制,着重抓税源流失风险大的问题和环节,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对各主体税种的入库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变化,有选择地对该税种所属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户的税负水平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分析,及时把握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根据行业税负标准和预警区间,对税负异常的重点税源户进行筛选,由税收管理员调查了解相关情况,按规定开展纳税评估。 (二)完善组织架构,构建重点税源管理体系 为落实重点税源管理责任,国税局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结合机构调整,对税源管理机构进行了结构性理顺和调整,城区范围内的重点税源企业,由税源管理一科集中管理;城区外的重点税源企业,由所在地基层分局按所辖区域实施属地管理。重点税源企业管理集中到具体科室/分局的同时,设置了重点税源管理岗,由专人负责重点税源管理,建立了“重点税源岗税收管理员—科长/分局长—分管局长”三级重点税源管理体系,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税源监控网络。管理人员按照《税收管理员制度》和《重点税源户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重点税源户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抓好重点税源户的信息管理、日常评估管理和收入分析管理等工作,定期组织开展重点税源的分析,通过同行业、同规模纳税人的税负比较,来反映本局税源的潜力和征管质量,对发现异常的重点税源户及时安排巡查走访。在年度终了一个月内对重点税源户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相关的税收政策变动情况,对今后的税收收入进行分析、预测,指导我局的重点税源监控工作。 (三)分类分行管理,细化重点税源管理标准 由于国税局地处市区商业中心,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大型商场较多,银行、保险及跨地区总机构也都集中在市区内,从行业分布来看,批发和零售业重点税源户达到户、电力供应户、自来水生产及供应户,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户,远洋货物运输户,商业银行户,制造业户(其中分布个行业小类)。从行业分类看,重点税源企业在第二产业中占的比重较大,占税源监控户数的%,第三产业占%。针对重点税源户的 行业分布情况,国税局按行业分别设置重点税源管理台帐,并根据各行业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税源监控指标,初步建立了以重点税源管理台帐为依托,以健全的制度作保证的较为完善的重点税源分类管理体系,有力促进了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的开展。分类管理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巡查走访的内容上。将企业房产原值、土地使用面积、实收资本、平均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等税源的变化情况以及应征税款、入库税款、欠缴税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等作为对重点税源户进行巡查走访的重点内容,提高巡查走访工作的针对性。二是体现在综合治税上。对国地税共管的重点税源户,加强与地税部门征 管信息共享,扩大对重点税源户户籍数据、开票数据、认定数据的信息交流,充分利用地税部门的信息资源,为重点税源户的纳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案源。对其它重点税源户,加强与发改委、交通局、水利局、国土局、房管处、建管处等部门的协调沟通,按月取得全市范围内各项目审批立项、开工情况,为税源监控提供可靠的保证。通过与上述部门的数据交换和比对,有效地实现了对重点税源户的全方位控管,提高了重点税源监控的效率。三是体现在重点税源户分析预测报告上。根据行业特点,设置了有针对性的税收收入分析指标,对已巡查走访的重点税源户,税收管理员逐户根据巡查走访获取的数据和行业分析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填制《重点税源户分析反馈报告》。内容包括:纳税人的本期情况分析,结合经营、生产工艺的周期、技术等行业特点,对各个指标的增减情况及增减的原因进行分析;纳税人的税源变化预测,通过对纳税人本身因素、税收政策因素、其他因素的分析,对税源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征管建议,提出对加强同行业或同类事项税收管理起促进作用、借鉴作用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四)实施领导管户,提高重点税源管理层次 为了进一步加强国税机关与重点企业之间的工作联系,更好地为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为弱势群体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税收服务,努力构建科学发展、和谐共赢的新型征纳关系,按照《市国税系统实施绿色办税通道服务的意见》的要求,国税局党组成员每人直接管辖辖区内的户重点税源企业,领导干部通过直接管户提高了税源管理水平、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及税源变动情况,更及时为纳税人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一是采取协助受理方式。对需税收管理员处理的税收事项以及企业反映的紧急重要情况和问题协助受理,每月征期内协助受理纳税人申报资料的审核以及票表比对工作,在征期后协助对纳税户的催报催缴,在日常税收管理中协助税源监控、税源调查、纳税服务、税收分析、文书档案等管理服务工作。二是采取协调督导方式。对企业反映的属基层科室、分局职责权限内应当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税务事项,负责督导解决。三是采取走访座谈方式。每人每季度定期对两户纳税人进行走访一次,与企业负责人及财务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与纳税变动趋势,宣传和辅导新颁布和实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如新《企业所得税法》、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相关的配套文件,特别对以来新购入设备可以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进行详细辅导,使企业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座谈中征求企业对税收机关在纳税服务、税收管理和税收执法中的意见,对企业反映的问题一一记录并在日常工作中予以落实和解决。四是采取现场办公方式。对符合要求的审批项目,会同机关相关科室及重点税源管理人员现场办公,及时为企业办理,受到了企业的好评。五是采取政策快递和税法咨询方式。对新的税收政策与管理动态信息及时传递给企业,并且根据企业的需要,随时提供税法咨询服务,对不能解答的问题,及时请示上级领导机关给予答复。 (五)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提高税源监控工作效率 利用信息手段对重点税源实施全方位的监控,是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的必由之路。国税局全面推广应用了国家局开发的重点税源监管应用软件tras,率先实现了重点税源监管软件、计划快报软件和统计报表软件的“三统一”,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充分利用tras软件强大的分析功能,对每一户重点税源企业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从中发现问题和疑点,并及时进行监控和评估。在此基础上还完善了报表审核公式,实现数据互审。与其他软件相比,tras软件除了具备强大的分析功能外,还具有完善的审核功能。我们利用tras软件各报表任务可互设审核公式的功能,完善了重点税源报表的审核公式。通过增添数据互审公式,避免了重点税源报表过程中数量级错误等一些常见的问题,提高了数据质量,为税收趋势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较大程度地发挥了信息手段在重点税源监管中的作用。 三、重点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局在重点税源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偿试,也收到了一定效果,但重点税源监控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重点税源管理力量的薄弱及人员素质,影响了税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目前对重点税源企业配备的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管理科、分局重点税源管理人员只有少数几个人。虽然在源泉控管上已基本做到了税务登记、催报催缴、发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但在深入企业了解情况,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等涉税信息的动态管理上缺乏深入,对重点税源也只是心存关注、实缺监控,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重点税源监控。另外税收管理员的责任感、业务能力、评价考核体系对税收管理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但目前有一些负责重点税源企业的管理员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只求不出错,不求高质量,对企业上报的重点税源报表只要审核通过,根本无力保证数据的正确性,看错数据表的单位,把万位表当成个位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要从企业上报的数据中,发现企业深层次存在的问题了就更谈不上,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因此造成对重点税源企业监控力度不强,管理水平不高。 (二)注重静态管理,动态管理缺位 从目前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现状分析,不仅整个监控环节滞后,而且方法也比较单一,多侧重于对事后静态信息的分析与评价,且其真实性、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对于纳税人在经营过程中即将发生和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涉税事项等不确定的动态信息监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动态信息资料,客观上形成税源监控与管理工作和纳税人的经营行为的脱节,普遍缺乏对纳税人经营活动全部信息的掌握和事前、事中动态监督分析。尚未形成企业、金融、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及相互制约机制。税源监控方式与过去比虽然有了很大改进,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征管信息化仍处在初级阶段。国税、地税、工商、金融、部门尚未真正联网,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受到制约,国税机关目前还无法全面、准确、广泛、及时地获取纳税人的全部(特别是外部)征管 信息,给重点税源的监控管理造成了一定难度。目前基层管理员仅停留在对企业填报的申报数据、入库数据及相关涉税指标的收集、上报,缺乏对重点税源变化情况的跟踪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趋势的预测、监控机制。 (三)重点税源监控和管理方式与当前形势不适应 目前,税务机关对税源监控与管理主要采用下户了解和电话咨询的方式。这两种方式所了解到的税源信息只能是税务机关问什么,纳税人就答什么;纳税人说什么,税务机关就听什么,信息采集的科学性、规范性不强,真实性不够,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有效性。同时,由于相关税法尚不完备,纳税人不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提供涉税数据和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纳税人上报重点税源监控报表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造成上报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从权利义务来讲,上报质量的好与坏一个样。这些直接影响了税务机关对税源的有效监管。此外监控报表体系本身的审核、检验规则也不完善:目前仅对企业填报的税收表各项入库信息有较严格的审核、比对,而对其他诸如财务报表、产品表等缺乏严密的数据校验,造成了数据质量的逻辑审核不严。 (四)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成为制约管理质量的瓶颈 目前依托信息化对重点税源数据库的数据管理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虽然网上直报方式实现了信息化无纸办公,但各项指标的采集与填报仍要手工操作,不能从相关支撑系统直接取数,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税务机关审核数据的工作量,同时手工操作也增加了数据出错的风险。另外,有一些重点税源户是共管户,既是国税的重点监控企业,同时也是地税的重点监控企业,而且各项监控指标是一致的,实际上存在着重复填报现象。另外对重点税源监管软件tras的应用,税收管理员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固定的任务,而没有把它当成有效的管理手段,每月只是把企业的相关数据在tras填写上报,而没有充分利用该软件强大的分析、计算功能为我们的重点税源管理提供参谋、助手的作用。 四、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对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 强化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是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合理配备人员、提高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一是应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科学调整工作岗位。要把那些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税务干部安排到重点税源管理岗位,大力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从人力资源上优先保证对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的需要。二是要对重点税源管理岗位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把税校及其他地区有经验的老师、管理员请过来开展培训,另外我们也要不断的走出去,通过委托税校定期组织重点税源管理培训班,把我们一线及相关科室重点税源管理骨干都轮训一遍,组织业务骨干到重点税源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参观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通过培训和学习使每一名重点税源管理人员都能够适应这一岗位、干好这一工作。三是要明确落实重点税源管理责任,不断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真正建立落实奖惩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管好、管细、管实重点税源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强化重点税源管理。要通过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使其及时掌握重点税源企业各种涉税动态信息,全面了解掌握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真实情况,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使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员执法活动有记录、执法过程可监控、工作结果可核查、工作绩效能考核,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 (二)强化对事前、事中的动态管理 真正落实好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制度,注重事前、事中的动态管理,提升监管效能。应定期深入重点税源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营、税收入库和税源变化情况;及时了解监控税源企业经营变化的趋势,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收入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入库税款较大、财务状况变动异常的企业,应及时了解市场行情、行业指标等动态情况,到企业实地了解生产经营、资金周转情况,分析、预测税源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并进行持续有效的跟踪管理,及时发现、掌握征管的薄弱环节和税源潜力。加快建立社会综合治税网络,采集获取重点税源企业的外部信息。应尽快实现与工商、地税、银行等相关部门的微机联网,建立健全相关信息交流传递制度,确保各项征管信息采集完整、真实、准确有效。从而强化税收分析预测,着力实现对重点税源的动态监控。 (三)强化对重点税源监控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 首先要完善相关税收法规,明确重点税源纳税人的报表填报义务与责任。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上报质量好的纳税人给予某种“特定”权利,诸如优先评选“a”级纳税人,对连续多次出错的单位列入税务部门诚信“黑名单”,丧失一些纳税优惠资格。此外还要完善报表系统的数据检验规则,对于审核出现错误数据的,系统将提示出错信息并无法完成上报,以促进企业正确填报。其次要建立重点税源长效管理机制,根据本地税源管理和税收管理员工作的实际需要,完善税源管理制度和税收管理员工作制度;强化层级管理,明确相关职责。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实效。 (四)强化对依托信息化管税的应用程度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支撑,将网上申报系统、征管系统和企业“一户式”档案进一步完善,提高信息采集量,并与第三方信息、重点税源数据库有机结合,使企业的征管基础信息和申报、入库等涉税指标能自动获取,减少手工填报和数据审核的工作量,同时也能保证数据质量。要发挥信息支撑作用,充分利用现有数据与第三方信息的比对分析,不断挖掘加工,发扬信息管税的优点,并做好信息处理与个人职业分析的有机结合。要充分利用tras软件,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为提高税源分析质量、拓展数据应用效能提供较好的信息化平台,使我们的重点税源管理水平上档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