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144509
大小:63.82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8-08-28
《绝招教学设计12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绝招教学设计12篇 绝招教学设计 绝招教学设计(一):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力求使学生透过对课文中的语文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并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能在得到语言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资料,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绝招》
2、 ①看了课题,你最想明白什么? (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绝招教学设计12篇 绝招教学设计 绝招教学设计(一):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力求使学生透过对课文中的语文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并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能在得到语言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资料,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
3、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绝招》 ①看了课题,你最想明白什么? (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 ②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③大家想明白他们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吗? [设计意图]从启发谈话入手,诱导学生理解课题,激发了学生的阅
4、读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资料 1.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讨论: ①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 (三胖的绝招是憋气,二福的绝招是空翻,小柱子的绝招是算数学题目。) ②谁的绝招最有用?(小柱子的绝招最有用。) 3.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大家的赞叹,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资料,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细读课文作好了铺垫。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 读书时要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推荐
5、学生动笔在课文中画出来。 2.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读课文时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透过互帮互助的方式解难答疑。 3.讨论: ①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②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③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那位小朋友的绝招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小朋友的言行作出自己的评价。)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透过讨论,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资料,了解了故
6、事的前因后果。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什么是绝招? 2.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 3.小柱子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奶奶说,二福的绝招是天天跑体育场练出来了。他认为奶奶说的话在理,明白了经找是靠苦练出来的。) 4.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两个但是百的数做乘法,算得快、算得对。) 5.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小柱子的“绝招”出奇制胜,“镇”住那些小伙伴。大家都十分佩服,所以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 6.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让学生仔细阅
7、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讨论,从中体会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 7.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①你觉得小柱子的做法怎样样?你就应学习他什么特点?(自尊,好强,不服输。) ②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③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样做? 8.阅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情感共鸣。指导学生明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