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6届高三第六次月考

【语文】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6届高三第六次月考

ID:16961652

大小:62.07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8-26

【语文】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6届高三第六次月考_第1页
【语文】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6届高三第六次月考_第2页
【语文】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6届高三第六次月考_第3页
【语文】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6届高三第六次月考_第4页
【语文】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6届高三第六次月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6届高三第六次月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6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第一卷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新批评“反讽”理论的主要阐述者是布鲁克斯。用他的说法:“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我们称之为反讽。”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反讽”概念的目的仍然是揭示语义在文学文本中的复杂变化。根据新批评“文学性”观念,文学文本的基本特征是语义朦胧和语义多重。“反讽”这一语言现象正好符合这一文学定义。正因为这个原因,“反讽”就成为新批评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从语义学立场来看,“反讽”本

2、是指一种“正话反说”或“所言非所指”的语言现象。在“反讽”中,字面上的意义与实际的意义有所不同甚至截然对立。根据语言学观念,任何一个符号都存在于一定的语境当中,符号的意义会因语境而产生变化。“反讽”产生的原理同样如此。在“反讽”现象当中,语言符号巧妙地使用某个特定的语境,从而让一个符号不再表达其本义,而是表达另一个相反的意义。这样,一个“反讽”就产生了。从符号学能指与所指构造角度看,“反讽”实际上是一个符号能指与所指的断裂情形。语言本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确定不移的、无可更改的。然而,“反讽”

3、的出现却使一个符号的能指不再指向其约定俗成的固定所指,而指向另一个能指。科学文本对语言的使用就完全合乎语言的约定规则和编码原则,坚决避免出现能指与所指的断裂。文学文本则有意采用各种手法来违反语言的约定规则,从而使文学文本成为语义朦胧和复杂的符号系统。不难看出,“反讽”的实质仍然是语义的变形化和复杂化。在新批评看来,“反讽”是“文学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文学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反讽”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偶然使用的语言技巧,或至多是一种修辞格。新批评则将“反讽”上升到“文学性”的高度,将它视为

4、语义变化的典型现象,从而使之成为文学文本的根本属性。维姆萨特与布鲁克斯在其合著的批评史中坚持将新批评改名为“反讽诗学”(ironicpoetics)。关于“反讽”,他们明确指出:“我们可以把‘反讽’看成一种认知的原理,‘反18讽’原理延伸而为矛盾的原理,进而扩张成为语象与语象结构的普遍原理。”既然“反讽”是一种语义变化,尤其是字面义与真实义的矛盾状态,那么其语义结构一定会表现为多种不同的构成形态。赵毅衡先生在《新批评》一书中曾把“反讽”分为“克制叙述”、“夸大叙述”、“正话反说”、“疑问式反讽”、“复义反讽”、“悖

5、论反讽”、“浪漫反讽”和人物主题与语言风格上的“宏观反讽”等多种类型。无论何种“反讽”类型,都呈现出语义叠加和语义多重的特征。它大大增加了文本的语义层次,有力地强化了语言的可感性。(选自支宇《文本语义结构的朦胧之美》,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讽能使语义变得复杂,因而新批评常常使用这一概念。B.在反讽中,字面意义与要表达的意义还是不宜完全冲突。C.语言是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文学文本却常常突破约定规则。D.反讽,是“文学性”特点和手段的统一。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6、项是(  )A.正话反说也好,能指与所指断裂也好,二者都使语义丰富和复杂。B.科学文本的语言,能指与所指是统一的,因而意义是明确和单一的。C.反讽呈现出语义结构上的不同形态,但并不意味着其语义一定有层次的区别。D.新批评提高了反讽的地位,视之为文学文本的根本属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面四个例子不存在典型反讽现象的一项是( )A.《孔乙己》以幽默轻松的笔调写悲剧。B.《祝福》中“祝福”这一情境的设置。C.《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对阿长讲述“长毛”故事的感受。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捕鸟的描写。二、古诗文阅读(3

7、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祁彪佳,浙江山阴人。弱冠,第天启二年进士,授兴化府推官,濒行,跪其父请教,不答。或问之,曰:“不见夫诲泅者乎,执壶而扶瓮,人藉其肘,终其身不能泅,一旦挟诸清泠之渊,翻壶却瓮,其身入水,而泅成矣。今者入官,则翻壶却瓮之时也。”彪佳去。果以贤能称。巡按苏州,会无赖打行①,廉其稔恶可杀者四人械于衢。集乡三老询之曰:“是可杀否?”乡三老曰:“可。”又询诸观者曰:“是可杀否?”观者曰:“可。”于是棰杀之。18国变,诸臣援宋高故事②,拟以福王为兵马元帅。彪佳抗言曰:

8、“监国,本朝故典也,何远引为?”议遂定。未几,有传正大位者。彪佳抗言曰:“甫建国而遽登极,何可?且群帅劝表未至。”然是时邀功者,言史可法有二心。可法惧,虽是彪佳言,不敢持。遂以苏民变,谓彪佳素德苏,出彪佳安抚苏州。彪佳至,揭榜于路曰:“叛逆不可恕,忠义不可矜,毋借锄逆报私怨,毋假勤王造祸乱。”捕苏民之首乱者,斩之。募士为苍头军,亲教战。适兴平兵攫丹阳市钱彪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