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839198
大小:194.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8-25
《北京中心城避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5分钟内可达“紧急避难所”V9MTG-3GX8P-D3Y4R-68BQ8-4Q8VDwww.hellobj.com.cn·2007-10-238:56:40·来源:新京报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纲要公布,此类场所中心城每年至少建20处 本报讯 (记者马力)北京的中心城每年要建设20至30处应急避难场所,2010年前需完成所有大型避难场所的建设,基本满足市民疏散避难的需要。日前,市规划委公布了《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其中要求紧急避难场所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市民步行5分钟至15分钟即可
2、到达。 紧急避难场所步行5至15分钟到达 该纲要是由市规划委、市地震局委托市规划院编制的。应急避难场所可适用于多灾种,如火灾、水灾等。按照用地分类,避难场所分为紧急避难场所用地和长期(固定)避难场所用地。 纲要提出,一般情况下,紧急避难场所用地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至3000平方米,长期(固定)避难场所不小于4000平方米以上。紧急避难场所中人均面积的标准为1.5平方米至2平方米,长期(固定)避难场所为2平方米至3平方米。由于四个老城区的应急避难场所用地较少,因此紧急避难场所人均面积可以略低,但最低不应少于1平方米。
3、 紧急避难场所虽然面积较小,但有距离住宅区较近的特点。包括小公园绿地、小花园、小广场等,服务半径定为500米,市民步行5分钟至15分钟内到达为宜;长期(固定)避难场所面积较大,主要为城市公园、区级公园、大型体育场、学校操场,服务半径定为2000米至5000米,步行半小时至1小时内到达为宜。 新城每年建设3至5处应急避难场所 纲要提出,北京要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场所建设任务,首先要保证规划重点地区的重点地段,尤其是奥运村、CBD地区。从2006年起,中心城每年要完成20至30处应急避难场所
4、和配套设施建设,可接纳150万至200万人。各新城每年建设3至5处应急避难场所,可接纳6万至10万人。奥运会前,还要完成奥运村、奥林匹克公园等周围的应急避难场所设置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各国运动员的避难需要。 同时,各区在安排和推动避难场所建设时,要先选择基本具备避难场所必需的各类设施,且场地条件较好的市级、区级公园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开。力争在2010年前完成所有大型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建设,基本满足市民疏散避难的需要。 此外,在2020年前,北京还将继续完善全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以及场所配套设施建设,并在可能的情况下,
5、扩大地震、火灾等避难演习的规模,进行大级别避难演习。ofwork,relationships,needandpossibility,putqualityfirst."Improvestructure",referspartycarefully".IsamustadheretotheindividualabsorptionTheprincipleofthedevelopmentofamatureone,andstrictlyperformintheadmissionprocedure,topreventthePartymemb
6、er 应急避难场所需装无障碍洗手间 纲要表示,要保证全部用地无障碍化 ■相关新闻 本报讯(记者马力)《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中,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配套设施进行了规定。要保证全部用地无障碍化,安装无障碍洗手间或专用厕位。 纲要提出,要坚持就近布局的原则。紧急避难场所应设置2条以上疏散道路,宽度不小于3.5米;长期(固定)避难场所应设置4条以上疏散道路,宽度不小于15米。对于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以及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园,要慎重对待将其作为避难场所,必要时可以根据其“保护规划”划定部
7、分场地,避免人为地对历史建筑和环境进行破坏。 ofwork,relationships,needandpossibility,putqualityfirst."Improvestructure",referspartycarefully".IsamustadheretotheindividualabsorptionTheprincipleofthedevelopmentofamatureone,andstrictlyperformintheadmissionprocedure,topreventthePartymember目
8、录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任务来源、规划编制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第二章 规划编制的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 第二部分 第三章 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的定义及包含的内容 第三部分 第四章 中心城人口、建筑及其特点 第五章 中心城避难场所用地资源情况 第四部分 第六章 避难场所用地分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