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ID:16823870

大小:2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5

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_第1页
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_第2页
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_第3页
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_第4页
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河北大学 王 琨  自我效能感是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最早提出的,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实现预期结果所需行为能力的信念。它涉及的不是工作和行为技能本身,而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或行为的自信程度。例如,学生知道:努力学习,会提高数学成绩。在这里,“提高数学成绩”是“努力学习”这一行为的结果期望,而学生对自己努力学习(以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的结果期望)的能力的自信程度就是自我效能感的体现。  近年来,自我效能感越来越受关注。多项调查研究表明:自我效能

2、感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在学习方面,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动机、参与教学的兴趣、个人目标的确立、对待困难的态度、付诸努力的程度、因果思维(归因)的方式等。在身心健康方面,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调控、情绪反应、活动效率、思维能力、人际关系、潜能开发等。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我们教师的迫切任务,以下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十种方法。   一、增加学生成功体验   以往成功的体验是自我效能感的主要来源。所以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增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成功的体验,具体方法如下:  (一)建立个体化和合作化的奖赏结构  建立竞争奖赏结构的必要性毋庸置疑,

3、但这不可避免地会损害那些在课堂上表现欠佳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所以还要建立个体化和合作化的奖赏结构。个体化奖赏结构要求学生作自我比较,即将自己现在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进行比较,只要有进步即为成功,就能得到奖赏。通过增加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自信,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合作化奖赏结构强调小组之间的比较,小组共同努力完成一个目标,共同取得成功。注意要把课堂表现优秀的和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就会增加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这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优势智力  传统的智力理论(以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主)认为智力是一种单一的能力

4、。而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对学校教育影响力最大的是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从多元智力理论中我们不难感到学生的每一种天赋(智力)都可成为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手段,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天赋,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天赋取得活动的成功,建立起对学习的强烈自我效能感。   二、培养学生积极归因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

5、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   自我效能感与人们的归因方式存在交互作用。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因素,如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不足。这种积极的归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关研究表明学习困难生往往采取消极的归因方式,他们往往将学习结果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如自身能力、教师、运气、任务等外在因素,这种消极的归因方式会削弱其自我效能感。当然,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也不能一味强调努力不足,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力不从心

6、之感,从而挫伤其自我效能感,因此要全面分析失败原因。培养积极的归因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使用恰当的情绪表达和言语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情绪反应和言语评价往往会成为学生自我归因的线索。例如,有时当学生感知自己失败时得到的是老师的同情而不是不满,便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为同情通常被认为施于弱者,从而使学生做出自己无能的归因,进而挫伤自信心。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是不满反而会加倍努力,这样做会保护学生的自尊,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同样,若学生成功地完成了容易任务(任务难易相对于学生本人实际能力而言),老师对其大加赞扬,则会降低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估价。若学生成功地完成了困难任

7、务,老师对其大加赞扬,则会使其做出能力强的归因,提高自我效能感。所以教师在表扬学生时要斟酌。  (二)提供适度的帮助和指导  为了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往往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和帮助。但要因任务难度不同、学生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格雷厄姆和巴克等人的研究表明,与未受帮助的同学相比,一个受教师主动关心和特别帮助的儿童不仅会被判断为较不聪明、将来较不可能成功,而且自己也会这样认为。因此,教师不应“无缘无故”帮助学生,否则会降低其对自我能力的评价;而是要在学生确实遇到困难时再给予帮助,这样才有利于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