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路到出路的嬗变

从思路到出路的嬗变

ID:16811279

大小:4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5

从思路到出路的嬗变_第1页
从思路到出路的嬗变_第2页
从思路到出路的嬗变_第3页
从思路到出路的嬗变_第4页
从思路到出路的嬗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思路到出路的嬗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思路到出路的嬗变——武川县发展设施农业纪实“王书记,俺家的土豆啥时候起,起多大的,起多少?”“不着急,明天早上俺在喇叭里告诉你!”7月2日下午,武川县大青山乡前柜自然村村民何玛瑙把100多斤刚起出来的土豆放到远道而来的顾客车上,又向远处正忙碌的村支书王永胜问询着。“3两以上的土豆能卖一块二一斤,等4号前我这一棚土豆全卖完,再种上二茬白萝卜,一共能挣4000多元呢!”被逼出来的思路2005年至2007年武川县连续3年大旱,90%以上的村庄绝收。特别是2007年,全县共播种农作物188.6万亩,除15万

2、亩保灌地以外,100万亩绝收,73.6万亩七成受灾,还有13.4万亩因旱未播。2008年倒是风调雨顺,可是由于土豆上市晚,每斤价格只有三毛五分钱,丰产却没增收,还有很多土豆滞压在窖里。雨多了不行,雨少了也不行,靠天吃饭怎么这么难?武川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3.8%,有14.5万人靠天吃饭。近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452元。如何趋利避害,因地制宜,找一条适合武川县农业经济发展,让农业增效、让农民增收的出路,成了呼和浩特市领导日思夜想的问题。武川县地处寒冷干旱地区,十年九旱,发展农业必须顺势而谋、因地

3、制宜。不能改天换地,那就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设施避灾农业。武川县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质非常适合种植马铃薯,农民收入中63%来自种植业,种植业又以种马铃薯为主。可以说解决了马铃薯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解决了农民的增收问题。“针对农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提高农牧业整体素质和抵御风险能力,同时加大温室大棚和中棚建设力度。”市委书记韩志然提出了清晰的发展思路。于是,考察、论证、试点建设,将中棚种植马铃薯作为发展设施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突破口的新举

4、措,从2007年11月下旬开始在武川县拉开序幕。实践检验的思路中棚跨度小,高度适中,抗风能力强,结构设计适合武川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具有保温、保湿、保肥力的优点,可延长无霜期60多天,节水30%。种完土豆接着种白萝卜、西芹等秋季蔬菜,使过去一年只能耕种一茬作物变为两茬耕种。县委书记王雪峰亲自抓,将中棚试点建设作为当年全县经济工作和民生工程的“一号工程”。精心选择水肥条件较好、农民种植积极性高的乡镇实施中棚试点建设。2008年,全县共建设简易中棚1500亩,涉及5个乡镇、417户农户。其中,得胜沟乡和

5、西乌兰不浪镇的450亩中棚,成了奥运会用马铃薯的特供基地。安棚、覆膜、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二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这10个环节环环紧扣缺一不可,拼的是时间,拼的是毅力,拼的是战胜恶劣环境的信心和决心。收获的季节提前了一个半月,中棚亩产量达到4000多斤,是同类大田的3至5倍。而亩产效益是同类大田的9至10倍,两茬耕种每亩平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左右。中棚试点的成功,证明了这是一种有效的集避灾、设施、集约、高效、增收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无论是建设成本、结构设计方面,还是多种

6、农业技术措施合理运用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适应性,是改变传统种植方式、打破靠天吃饭的一次变革。中棚试点的成功,证明了当初确立思路的正确性,不仅给广大农民带来实惠,更鼓舞了全县干部群众的热情,农民的信心更足了,积极性更高了。接下来,武川县开始进行8000亩中棚建设,涉及8个乡镇、1.3万多农民。今年4月1日至4月10日播种,6月28日大青山乡前柜自然村的土豆开始上市,7月4日前全部起完,到7月10日前种完二茬蔬菜。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

7、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虽然今年旱情较重,但武川县农民有了设施农业,有了中棚,不再害怕受灾,他们正和时间赛跑,辛勤耕耘并喜悦地收获着。与此同时,科技培训、订单种植、市场营销、合作

8、组织齐上阵,中棚马铃薯全部订单收购。中棚种植马铃薯成为农民能产能销、增产增收的致富捷径,中棚成了“聚宝棚”。指向希望的思路“春种一坡秋收一车”。多少年来,武川的农民已经习惯了大田种植。如今,中棚设施农业在改变传统农业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武川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改变着他们的观念。“去年想包两个棚,有点儿不敢,只包了一个。明年要是能行的话,我就包两个”,尝到甜头的前柜自然村村民田振英后悔地说。通过中棚建设,武川广大干部群众深刻地认识到,广种薄收要向精耕细作转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