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no的发现历史

十六、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no的发现历史

ID:16807008

大小:7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4

十六、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no的发现历史_第1页
十六、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no的发现历史_第2页
十六、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no的发现历史_第3页
资源描述:

《十六、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no的发现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是Humphrey在1935年研究“笑气”(N2O)时发现的。NO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生物自由基,分子小,结构简单,常温下为气体,微溶于水,具有脂溶性,可快速透过生物膜扩散,生物半衰期只有3~5s。NO曾一直被看作是对生物有毒的简单无机分子。现在的研究已经证实,多种组织细胞均可合成和释放NO,NO在体内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研究者从血管内皮细胞中发现其可合成和释放NO,其发现历程颇为曲折有趣,最初是从看起来与NO毫不相干的血管活性物质——乙酰胆碱对血管的舒缩作用而逐渐深入的。1953年,Furchgott博士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乙酰胆

2、碱(ACh)可促使兔离体血管条收缩,该结果发表后,引起很大的争论,因为当时公认的观点是,给予动物静脉注射ACh可引发血管舒张。尽管随后有实验室发现并报道ACh对离体血管的舒张作用,但研究者并未对这一争论作出明确的解释。ACh究竟是引发血管舒张还是收缩?这一问题在当时悬而未决。1978年,Furchgott的实验室的技术员David在进行血管条实验时,为图简便,并没有按照实验规定步骤制备螺旋血管条,而制备的是主动脉环。结果他发现,ACh不但不使主动脉环收缩,反而却诱发其舒张。David将这一结果反馈给Furchgott,引起了Furchgott的注意。他仔细检查了Da

3、vid的各项实验步骤,发现螺旋血管条和主动脉环这两种标本制备的不同,可能是造成血管反应性差异的原因。于是他把对ACh呈舒张反应的主动脉环取出,重新制作成螺旋血管条,此时他注意到,在标本制备的过程中,血管内膜面受摩擦很少的血管条往往对ACh呈明显舒张反应,而受摩擦较多的血管条则对ACh无舒张或呈收缩反应。随后,Furchgott检查了该实验室一直使用的常规螺旋血管条制备方法,发现在制备的过程中,一直是把血管内膜面是搭在指尖上进行操作。他们立即改进了这一方法,在标本制备时尽量不触及到血管内膜,结果表明,血管条对ACh呈良好的舒张反应。这一现象提示,内膜摩擦与否可能导致血

4、管对ACh的反应性不同。Furchgott进一步采用组织染色的方法,发现对ACh无舒张或呈收缩反应血管条不含血管内皮细胞,而对ACh呈舒张反应的血管条则包含有血管内皮细胞。这些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的有无是决定血管条对ACh舒张与否的关键。那么,血管是如何影响血管对ACh的反应性呢?为解决上述问题,Furchgott设计了精妙的实验该实验分四步观察不同情况下离体血管条对ACh的反应性,其中第3步即为“三明治”血管灌流模型(图4-10):将去除内皮的横向血管条(A)与保留内皮的纵向血管条(B)并列挂在同一浴槽中,使其内膜面相近、相对,在加用ACh后立即移除B。实验结果

5、提示,在ACh刺激下,血管内皮细胞可以释放一种物质,导致血管舒张。他将这个物质命名为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ndothelium-derivedrelaxingfactor,EDRF,也称内皮源性舒张因子)。他的发现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兴趣,EDRF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物质呢?maintenancemeasures,thereisabigsecurityrisk,managementhashadagreatimpacttothecity.3.1-8busterminalstationstatusinYibincitylayouts(4)hoursofoperationmost

6、ofYibincitybuslinesin5:30-6:20,andbasicallymeettheYibintravelneeds.Bus图4-10“三明治”血管灌流模型示意图在Furchgott发现EDRF的前一年,默拉德(Murad)经过研究发现,硝酸甘油类物质舒张血管的作用是通过释放NO来实现的。NO活化平滑肌的鸟苷酸环化酶(guanylatecyclase,GC),进而产生cGMP,后者使肌凝蛋白轻链去磷酸化,产生血管平滑肌舒张。1986年,Ignarro收集了ACh刺激主动脉血管环后所遗留下来的培养液(内含EDRF),再观察此培养液对GC的活化作用,发觉

7、该培养液可活化GC,当在培养液中加入各种氧化、还原及抗氧化剂时,可影响其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程度。其结果与Murad的理论相符,他进一步测量了培养液中的NO含量,发现NO的产生量与GC的活化程度成正比,因此他推测,EDRF就是NO。1987年,Moncada以“瀑布式淋浴”的方法,证实EDRF的化学本质为NO。在该实验中,他们将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铺附于微载体上,然后将微载体装柱并以Krebs液洗脱,流出液瀑布式淋浴去内皮细胞的兔胸主动脉血管条,同时检测流出液中NO的含量,并将流出液与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做定量对比,结果发现,由缓激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EDR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