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754283
大小:3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4
《五代艺文补志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五代艺文补志述评[摘要]从著录时限、收书数量、资料来源、分类标准、具体解题5个方面,对清代以来补志五代艺文的8种著作(即徐炯《五代史记补考·艺文考》、陈鳣《续唐书·经籍志》、顾欀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宋祖骏《补五代史艺文志》、汪之昌《补南唐艺文志》、唐圭璋《南唐艺文志》、杜文玉《南唐艺文志》和张兴武《五代艺文考》)加以探讨,指出其优长与不足,以此来反映目前五代艺文补志的概貌,并就进一步深入考证提出看法。[关键词]五代 著述 艺文志五代纷乱而短暂,传世的著作很少,然而这一时期却是唐宋变革的重要转捩点,文化成就不容小视。新旧《五代史》、马令、陆
2、游两《南唐书》均不志艺文,除宋人蔑视五代之偏见以外,实因这些小王朝大都没有像样的藏书目录,而北宋书目对于作者时代、国别多不能详,编纂难度较大。清代补史艺文志之风大兴,实肇端于五代艺文志之补撰。其后著作如林,蔚为大观。从清初以至近年,以“五代艺文志”之类名目编撰的著作即有8部之多,分别是徐炯《五代史记补考·艺文考》、陈鳣《续唐书·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
3、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经籍志》、顾欀三《补五代史艺文志》、朱祖骏《补五代史艺文志》、汪之昌《补南唐艺文志》、唐圭璋《南唐艺文志》、杜文玉《南唐艺文志》和张兴武《五代艺文考》。尤其是张兴武教授2003年出版的《五代艺文考》,吸取徐、陈以外诸家之长,著录最为宏富,并逐书作出考证,可谓五代艺文志中集大成之作。但是,若以更中审慎的眼光来看,这8种补志仍存在不少问题。下面分别从著录时限、收书
4、数量、资料来源、分类标准、具体解题5个方面对这几部书作一简要评述。同时,就如何对五代著述做进一步深入考证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1 著录时限著录时限方面,各家基本一致,即不以朝代更迭为准,查考的大致范围均处于唐末农民战争结束至宋太宗在位之间。这完全是把五代放入历史变革的大背景中去考虑的一种做法,对今天的唐宋文史以至中国文史研究是颇有启发的。在这方面,徐炯的《五代史记补考·艺文考》是开风气之先者。如此书史类中徐铉、汤悦的《江南录》本是奉宋太宗之命撰写,但因二人大半生身在南唐,其书内容又是记录南唐之事,所以收录。这一时限著录原则与自《旧五代史》以
5、来历代史家对“五代”的基本看法相符,而在目录学史上却是有着开创意义的。但是,在8种补五代志尤其清人的补志中,又有不少与五代无关而杂人的书籍。因此,若重做五代著述考,则有必要在时间上做一个稍微明确的划分。我们认为,具体著录的起止年限应在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至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之间。凡在这一时间段内著成的书籍,一律收入。其中,由唐入五代和由五代入宋各家不涉及五代十国的著述,一概不收,不能确定的,暂且收录。这样,可能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纠葛。2 收书数量在收书数量方面,愈后自然愈多。徐炯《五代史记补考·艺文考》共收书165种;陈鳣
6、《续唐书·经籍志》著录458种,8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957卷;顾欀三的《补五代史艺文志》收书631种,11810卷。宋祖骏《补五代史艺文志》完全抄自顾欀三的《补五代
7、史艺文志》。宋书今存咸丰刻本与今本顾《志》完全相同,只是在最后补遗了40种图书,6358卷(含300篇),其中仅《闽寿山寺佛经》就达5408卷。三种南唐艺文志以汪之昌著录最多,共237种,唐圭璋著录179种,杜文玉著录202种,这种数量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三人著录标准不同而造成的。另外,汪氏《补南唐志》有一大特色,就是在卷末附有南唐时期的碑刻文字简目,共收录碑刻112种。这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张兴武的著作。张氏《五代艺文考》著录图书1063种,20798卷,另附有五代金石辑录,是目前搜集五代艺文最多的专著。然而,徐炯之书虽然著录最少,但还有两部
8、后代补志未曾注意到的书籍,即史类的《亲征图》和子类的《范氏注太玄经解》,直至今日亦不见有人道及。3 资料来源在资料来源方面,各家查考范围主要涉及史部和子部中宋元人所作有关五代十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