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ID:1667097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11.1全等三角形一、教材地位与作用全等三角形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开篇,是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之一。本章是在学过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七年级教材中的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之后来学习,为学习全等三角形奠定了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为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好基础。同时,三角形全等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为下节课《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做好知识的铺垫。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4、使学生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索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四、教法与学法分析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破难点,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本节特点,我主要运用了与学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讨式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现代

3、技术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教师一边用幻灯片演示讲解,一边让学生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等三角形”教学中要以“实验为基础”,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突破口。有机融合各种教法于一体,做到步步有序、环环相扣、不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让学生动手做一做、画一画、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课前预习预习书第2-4页1、.观察课本第2页中的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2、自己动手取

4、一张纸,将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纸样与三角板、完全一样.3、获取概念课前布置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就是.(要是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就可以说明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即:全等形的准确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推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全等”符号:读作“全等于”合作探究问题: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DEF;将△ABC沿BC翻折180°得到△DBC;将△ABC旋转180°得△AED.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不难得出:≌△DEF,△ABC≌,△ABC≌.(注意强调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

5、应的位置上)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观察与思考: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          。符号语言:学生合作探究,汇总之后,教师点拨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已知△ABE≌△ACD,∠1=∠2,∠B=∠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例2、如图所示,△ABC≌△AEF,AB=AE,∠B=∠E,则下列结论:①AC=AF;②∠FAB=∠EAB;③EF=BC;④∠EAB=∠FAC.其中正确的

6、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例3、如图所示,若△OAD≌△OBC,且∠O=65°,∠C=20°,则∠OAD=__________.师生共同完成当堂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三角形B.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三角形C.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全等2.如图所示,若△ABC≌△DEF,则∠E等于(  )A.30°                       B.50°     

7、                  C.60°                     D.100°3.(2006年黑龙江)如图所示,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  )A.15°                       B.20°                        C.25°                     D.30°4.已知△ABC≌△A´B´C´,且△ABC的周长为20,A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