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坚苦真诚”的明德校训

解读“坚苦真诚”的明德校训

ID:16646637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3

解读“坚苦真诚”的明德校训_第1页
解读“坚苦真诚”的明德校训_第2页
解读“坚苦真诚”的明德校训_第3页
资源描述:

《解读“坚苦真诚”的明德校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解读“坚苦真诚”的明德校训2007年9月25日,杭州市第三期德育高研班学员来到了湖南省长沙市,参观考察了百年名校明德中学。校园内鲜花盛开,绿树成阴,池塘、花园、草坪、亭阁与名人塑像相映相美,置身于此,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典雅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一种昂扬奋进的力量。是一座百年学府,被人誉为辛亥革命的策源地、院士的摇篮。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明德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其中最浓缩反映的是明德校训——坚苦真诚。在明德中学的校园里,“达材楼”东墙上有四个金色大字——“坚苦真诚”,这四个大字就是这所百年名校的校训。它引

2、领明德走过百年风雨,鼓舞明德铸造了昔日荣光。明德中学始建于1903年,由日本留学归国的胡元倓先生创办,是湖南省最早的新式中学堂,也是全国最早的私立学校之一。“明德”语出《大学》,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中学从其初起时即与国家社会大局血脉相连,上承戊戌维新之绪,下启辛亥革命之源,成为辛亥革命时期湖南学生运动的中坚。毛泽东在新民学会的《本会总记》推赞:“光绪末年之明德中学堂,在省城学生界颇负盛誉”,“时务虽倒,而明德方兴”,继承了时务学堂的传统。1917年,教育总长范廉源以明德学

3、堂规模宏大,成材众多,特奖“达材成德”横匾。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到明德中学视察,亲题“止于至善”牌匾。历史上的明德学堂曾盛极辉煌,与南开中学并誉,号称北有南开,南有明德。创校伊始,胡元倓先生即提出“坚苦真诚”为校训,其在《明德之精神》一文中写道:“办学必有主旨,学校所以陶铸人才,自与科举利禄之途异趣,则尤应确定所宗,以端趋向;……使莘莘学子不徒以学校为仕进之阶,而先务立其远者大者,以默持世运于不坠。于是商诸芝丈,揭‘坚苦真诚’四字为明德校训……悬诸校壁。而诸先生于讲贯之余,轧相与诱掖奖勤,群以四字

4、相勖。”当我们问及“坚苦真诚”四字校训时,学校领导为我们释义:坚:即坚毅、坚贞、坚韧。明德学子必将来担负社会重任,必须有坚强不屈的毅力,坚定不移的意志,坚韧不拔的精神。所谓“何以任重?曰毅曰弘。志趣既一,守之坚贞,磨而不磷,攻而益莹,莫刚如钢,及经百炼而成绕指功成;莫韧如革,揉之鞄濡,而巩莫如京。莘莘学子,将为士程,勿脆其志,勿隳其行。唯明德之学风,永坚贞而不更。”苦:即苦口、苦身、苦心。良药苦口,可以治病;勤劳苦身,可以磨砺意志;志士苦心,可以坚定操守。为此,必须克服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心浮气躁的恶

5、习。所谓“好逸恶劳,理因欲胜;志士苦心,操守宜定。假薪胆以淬神,去逸豫而若酖。毋曰棘口,而良药可以已病;毋曰劳身,而拂乱而以忍性。莘莘学子,不敢乐耽,困心衡虑,大任克堪。惟明德学风,应因苦而回甘。”真:即纯真、真实、真挚。真,是道义之所在,是为人之根本。要求我们内心纯真,正气浩然。不作伪、不矫饰,踏踏实实地学习,实实在在地做人。明德学子要克服弄虚作假、矫揉造作的恶习,要培养日益进取的精神和浩然正气。所谓“道义所在,当识其真,是谓铨宰,实出笃纯。彼夫作伪,劳拙纷纭;行坚言辩,至道日沦。惟力祛妄念,始受福

6、以祯,勿假托以绐己,勿矫饰以诡群。莘莘学子,日进无垠;浩浩其气,肫肫(音:谆,意即恳切、真挚)其仁。惟明德学风,本真实以传薪。”诚:即诚心、诚意、诚身。这是立身处世之准则,它要求我们为人敦厚,表里如一,不趋炎附势,不有始无终。待人诚信,做事虔诚。所谓“3大学基始,先诚其意,亦曰诚身;中庸所示,择善固执,中道一致。何以孚远,信由诚暨;何以前知,明由诚至。其始也,慎退藏于独居;其终也,参化育而焉倚。莘莘学子,笃行惇(音敦,意即敦厚)挚,体立诚正,功成平治。惟明德学风,道一贯而无二。”简而言之,“坚苦真诚”

7、四字校训,既是明德人修身治学的轨范,也是明德人立业成材的保障。坚强不屈的毅力,坚定不移的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是将来肩负重任的品质基础;能吃苦耐劳,不贪图享受,在苦难中磨砺意志,锤炼身心,是将来做大事,成大业的必要前提;明是非,辨真伪,脚踏实地,追求真理,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待人诚信,做事虔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孜孜于此,必将事业有成。胡元倓先生把“坚苦真诚”校训发扬为湖南教育界有名的“磨血育人精神”。他曾对黄兴说:“养成中等社会,实为立国之本图,惟其事难为,公倡革命,乃流血之举,我为此事,则磨血

8、之人。”对此,明德学生龙云说:“胡师的磨血是要把心血一点一滴去磨,磨尽方休,是长期的牺牲。与流血方式虽异,而为国家民族则一,实殊途而同归。”禀此精神,胡元倓先生为学校的发展奔波,不惜犯霜雪、受冷眼、屈长膝,历千险排万难。为筹款,他曾向上海道台袁观海跪地去求。曾三次上北京请见国务总理熊希龄,为逼熊希龄与他见面,他带上被褥睡在熊希龄的办公室。他聘请名师,既不靠丰厚的薪金待遇,也没有什么好的住房条件,全凭他对教师的一颗诚心。为了挽留陈介(抗战初期曾任我驻德大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