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56057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6
《校训“至善穷理”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校训“至善穷理”解读 彭时代 湖南理工学院创办于1953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理、工、文、经、管、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学校座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旅游卫生城市、湖南省唯一的沿长江开放城市——岳阳市。学院地处名水、名山、名楼之间,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历经半个世纪的探索与砥砺,凝炼成了“至善穷理”的校训,旨在引领莘莘学子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报效国家。(一)“至善”来源于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宋人朱熹将《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编为“四书”,《大学》被列为“四书”之首,朱熹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概括为《大学》的三纲领。校训中的“至善”就是来源于《
2、大学》三纲领中的“止于至善”。“至善”的基本内涵即指人应该追求人生最美好、最完善的品质境界。“至善”是一个理想目标,也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时代“至善”的内涵是有差别的。我们校训中的“至善”应超越朱熹所认识的“至善”。“至善”应包含三个不同层次的境界:一是人格至善,二是道德至善,三是思想至善。人格至善是要保持个体心灵宁静的境界。也就是我国传统文化所说的“静”的心理状态,只有“静”才能胸怀宽广,细察万物变化,领悟人生奥妙。周敦颐说: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通书·圣学第二十》,这就是说做“善”人,最重要的是做到“静”。“静”要求我们心态平和去浮求实,不要有杂念,做人做
3、事不要抱成见,这样人就能够明白透彻地认识事物,思想开阔,襟怀坦荡,善待人生。道德至善是要形成“忠诚”的人格,这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境界。“忠”是个体之于组织和国家而言的,“诚”是个体之于他人间的关系而言的。如何使自己保持“忠诚”人格,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士为知己者死”、“舍生取义”之说,人既有生存欲望,又有道德理想,两者不能统一,则道德放在首位,因为所欲者胜于生者。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所以人的道德理想为大,富贵利达为小,人若实践了这种“大”,不但可以忘却“小”,而且可以在内心深处实现一种厚度的充实、平静和快乐!因此,师生之间、干群之间要以诚相见。彼此信赖,个
4、人对待组织(集体、团队)要忠心耿耿,对待事业要无比热爱。这也是我校“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办校理念的思想基础。思想至善是要有生存目标、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这是“至善”的最高境界。我们的生存目标与组织目标具有同一性,我们之所以来到一个组织里面,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尽管我们个人的需要与欲望存在差异,但我们个体意愿的实现必须借助组织的力量来完成,个体目标实现有赖于组织目标的达成,这是组织存在的基础。价值观念是个体与个体与组织与国家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是个体需要、组织需要与国家需要统一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自己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同团队、学校、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理想信
5、念是个体的一种内在的政治信仰,是个体为民族、为国家努力奋斗的个性倾向。我们的生存目标、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是一致的,这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学生要勤学苦练,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完善自我,努力担当起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的大任。教师要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对民族负责,为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是我们的生存目标、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统一性的反映。(二)“穷理”来源于《易传》中的《说卦》。《易传》是儒家学者对《易经》的解释,相传为孔子所作。《易经》共有10篇,又称“十翼”,其中第8篇《说卦》有云:“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里的“穷”是“穷尽”的意思
6、。“理”是“道理”或“道”之理。关于“道”,《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这里的“道”是指自然、社会与人的混沌体,随着人类理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下,采用分析的手段,把“道”从混沌体中分化出来,形成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等三大科学领域,尽管这种科学理性的抽象妨碍了我们对“道”的混沌状态的认识,但它提高了科学研究的效率,加快了科学发展的进程。从17世纪以来,“知识就是力量”的意识形态加速了这种分化,当前大学中的“理、工、农、医、经、管、法、文、史、哲、教”等11个学科门类就是这种分化的结
7、果。这种划分是人为的,有它的弊端,但是它带来了研究的深刻与理解的方便,促进了现代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可见,“理”是指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穷理”就是穷究万物之道,穷尽天下之理。宋人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穷理”的基本意蕴在于刻苦治学,锲而不舍,探求真理,发展真理,坚持真理。校训中的“穷理”包括三个范畴:一是“学科之理”;二是“教学之理”;三是“管理之理”。“学科之理”是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