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教学设计

《杨柳》教学设计

ID:1663599

大小:4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2

《杨柳》教学设计_第1页
《杨柳》教学设计_第2页
《杨柳》教学设计_第3页
《杨柳》教学设计_第4页
《杨柳》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柳》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杨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杨柳、紫薇、红杏、芍药的描述,感受悠久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2.学习本文寓情于物的抒情文法,帮助学生理解杨柳所代表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作一些分析评价。3.引导学生归纳和学习本文对比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1.寓情于物的抒情文法。2.杨柳所代表的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作分析评价。【教学难点】本文对比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法。2.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学生由课代表分为九个小组。第一个小组搜集作者丰子恺的生平,并评介他的主要思想倾向。后八个小组分别查“小蛮腰”、“

2、陶渊明宅边的柳”、“客舍青青”、“树犹如此”、“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紫薇郎”、“红杏尚书”、“美人醉卧芍药”的典故来源,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和讲解,并思考在这里杨柳象征了什么,代表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分小组,便于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找来源,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是为了做到“积累、熏陶和感悟”。)2.老师准备做课件,展示丰子恺像;展示“小蛮腰”、“陶渊明宅边的柳”、“客舍青青”、“树犹如此”、“王恭之貌、张绪之神”、“西湖边上的杨柳”这几种情境下杨柳的形象;展示牡丹花、葡萄藤的索取者的形象;展示红杏枝叶花果的蒸蒸日上。设置美的情境,美的氛围。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为

3、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作者喜欢杨柳的原因?杨柳与前人喜欢杨柳的原因有什么不同?杨柳与牡丹花、葡萄藤有什么不同?杨柳与枝叶花果蒸蒸日上者有何不同)而作准备。二、导入有一种树,它既不像松柏那样有坚毅的英姿,也不像翠竹那样挺拔而秀颀,它很普通,房前屋后,湖畔河堤,到处都可以见到它;但它又很不普通,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喜欢它,赞美它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这是种什么样的树?对,是柳树。有一个人,深受佛家思想的影响,甚至把自己住的地方都称为“缘缘堂”,是著名的画家、文学家,他是谁?对,他就是丰子恺。丰子恺也喜欢柳树。那么,丰子恺眼里的柳树和其他人眼里的柳树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来一起走入丰子恺和

4、他的《杨柳》。(导入由远及近,最后定格于杨柳,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到丰子恺受佛家思想的影响,是为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喜欢杨柳的心态:“随缘”。)三、认识作者由第一个小组讲解作者丰子恺的生平,并评介他的主要思想倾向。(教师同时放课件,展示丰子恺像片,并做适当补充)丰子恺(1898─1975)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浙江崇德人。1914年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9年毕业。1921年游学日本,1922年回国后至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书。1925年出版第一本画册《子恺漫画》,开中国漫画先河。1931年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出版。抗战爆发后,曾在浙江、重庆等地教

5、书,后在家从事创作。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率直集》、《子恺近代散文集》。主要译作有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和日本古典巨著《源氏物语》。他的散文率真、朴素、清幽、玄渺,既包含着人间隔膜和儿童天真的对照,又常有佛教的观念。由于丰子恺的经历与其师李叔同的影响,出世与入世的思想在丰子恺的作品中也时有交织流露,总的说,读他的散文时时可以感悟到一种恬淡的禅味。了解丰子恺的生平,了解他的“随缘”思想。为理解文中的“一时兴到”,“不会一生皈依它”做铺垫。四、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本文作者的语言,如同拉家常,娓娓道来,因此不适

6、合整体朗读。自由朗读更有利于学生体会它不事雕琢的语言、朴素自然的笔调。2.边朗读边思考:(1)本文抒发了对什么的喜爱?为什么?是借景抒情还是借物抒情?(这几个问较容易,全班同学可一起回答)答:本文抒发了对杨柳的喜爱,因为它朴实无华,甘于奉献、不忘根本。(2)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自己对它的喜欢的?(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由各小组抢答,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之一:三个角度。①与杨柳有一种偶然的缘(随缘)。②杨柳的形态美(外在美)。③杨柳的内在美(朴实无华、不求索取、不忘根本)。答案之二:两个角度。①我与杨柳的关系。(随缘)②赞美杨柳的平凡无私。五、研读课文1.第一部分(第1-2自

7、然段):我与杨柳有一种偶然的缘。教师:前人喜欢杨柳,往往有很深的原因,或者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因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或者因它以“青青”之色出现在送别诗中,或者因英雄曾对它发过“树犹如此”感慨,或者因它有“王恭之貌”、“张绪之神”。那么,什么是“小蛮腰”、“陶渊明宅边的柳”、“客舍青青”、“树犹如此”、“王恭之貌、张绪之神”,请同学们分别谈一谈。分组讲解,老师做补充:(1)“小蛮腰”语出《本事诗》:“白尚书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