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教学设计.doc

《杨柳》教学设计.doc

ID:48506417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06

《杨柳》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杨柳》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杨柳》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杨柳》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杨柳》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杨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说出作者喜爱杨柳的原因:不求索取,不忘根本。(2)能找出文章的线索:作者对杨柳的喜爱、赞美的感情。(3)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旨:借杨柳来颂扬那些具有杨柳品质的人,讽喻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人。(4)能说出作者采用的对比写法的表达效果:突出杨柳的可贵的品质。2、能力目标:(1)能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精神和品质,使表达的主题更为深刻。(2)能熟练查阅相关资料,并按照所需进行整理。3、情感目标:能理解作者借杨柳表达的人生哲理:做一个象杨柳一样朴实无华、甘于奉献、不忘根本的人。教学

2、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旨。2、教学难点:能理解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借杨柳表达的朴实的人生哲理。学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散文,历来被誉为“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风情”。散文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三种类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杨柳》,作者是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丰子恺。二、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曾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作品有画册《子恺漫画》,散文集《率真集》《子恺近代散文集》,主要译

3、作有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和日本古典巨著《源氏物语》。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播放音乐,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和气氛,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杨柳,是一种平凡的树。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也没有白杨的伟岸。更没有百花的娇媚。但古往今来它却成为文人笔下不衰的颂歌。人们或歌其潇洒飘逸的姿态,或因其“柳”、“留”同音而用它表达离愁别绪之情。丰子恺先生想借杨柳告诉我们什么呢?在朗读时可体会作者对杨柳怀有的感情。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播放乐曲,调整情绪。2、作者对杨柳的感情是?明确:喜爱、赞美四、解读全文本文寓情于物,物就是杨柳,情就是喜爱、赞美。那么,我们还

4、要弄清杨柳具有的本质特征。问题1:文章赞美杨柳的段落有哪些?作者赞美了杨柳的哪些特点?如果联系人生,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首先来看“贱”。在文中作者还提到了与“贱”相反的“贵”,“贱”的本意是价钱便宜或地位低下,文中指由于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或不吃,或吃得少,或吃得次,显得命薄而低下;“贵”的本意是价格高或地位优越,文中指吃的东西好,显得身份地位高。联系现实,他们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再来看“下垂”。与“下垂”相反的是“参天”。你能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对“参天”之物的态度的语句吗?明确:语句:“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

5、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可见作者对这种忘记根本、只想高攀的植物是深恶痛绝的,联系现实,就是对那些高高在上、贪图享乐、作威作福、忘掉根本的得志小人的讽刺了。这句话也从反面衬托了杨柳“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的可贵品质。问题2:文章为什么要写牡丹、葡萄?明确:作者是在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杨柳的从不奢求,只是给予的品质,赞美杨柳顽强的生命力和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这部分作者借描写杨柳的“贱”和“下垂”来赞美杨柳的不求索取,只是奉献,饮水思源,不忘根本的精神和品质,表达了对那些追求功名利禄、作威作福、腐化堕落的人的嘲讽。(

6、即文章的主旨)问题3:自古以来写杨柳的作品有很多,人们常常把杨柳作为春的象征,作者认为以杨柳为春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作者认为杨柳的下垂美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因此它是春的代言人。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以杨柳为题来赞美春天,作者却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杨柳为春”加以阐释,那就是杨柳的“下垂”所显现的谦逊,它懂得大地是其生命的源泉,因而它“高而不忘本”,最能象征春天的神意。问题4:作者认为观赏杨柳的最佳地方在哪里?是不是在西湖?为什么?明确:杨柳的存在是自然的,也是独特的。它不是因为生在西湖而高贵,也不因为长在乡村而卑贱。它是朴实无华的,正因为它的朴实作者才认

7、为其高贵;它又是柔韧坚强的,正因为它的坚韧,作者才觉它尤为可爱。作者不独赞西湖的杨柳,而更钟情于平实大地上随处可见的杨柳。此处呼应前文,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问题5:文章前3段内容似乎与赞美杨柳的主题不相干,那么它们有什么作用呢?可以去掉么?明确:为后文直接咏柳蓄势。第一段里作者说明自己喜欢杨柳只是“随缘”而已;第二段强调自己喜欢杨柳并非存心“结缘”;第三段运用类比手法,阐明自己与杨柳的关于就是“随缘”而已。作者虽然没有明确表明喜欢杨柳,看似游离于主题之外,实则处处点题:“画中多杨柳”、“小杨柳屋”,可见与杨柳是有缘的,这种缘是不可附会的,只能是“随缘”

8、。反映了作者不造作、平实、不张扬的风格。问题6:作者为了讲明自己“随缘”的主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