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552504
大小:165.5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2
《【地理】安徽省无为三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无为三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高二地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位于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③都位于第三阶梯④雨热同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方民居墙体厚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C.南方民居屋房檐宽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3—4题:3.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2、A.为商业网点选址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4.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应该是全面的,但要把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做到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特色旅游、促进交通通信设施建设协调发展,据此回答5-6题;5.引起西部地区沙漠化进程速度快的自然原因是A.西部地区的耕作与放牧的粗放B.远离海洋,降水少,风蚀严重C.西部地区易发生虫害和鼠害D.西部地区毁林和开垦草原现象严重6.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
3、有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②加强天然气输气管道沿途村镇的资源使用,减少对林草的开发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退耕还林还草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具有的作用。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繁衍物种④维护生物多样性9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⑥吸烟除尘、防风固沙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⑤⑥8.右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4、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9.关于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叙述正确的有 ①山西省能源基地优越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②有利因素之一是交通发达,水资源丰富③新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的外运量④扩大煤田面积,提高煤炭的开采量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10.有关山西省能源基地生态环境的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煤矿开采都需要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量土石B.露天煤矿才需要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量土石C.燃煤发电极易造成大气污染,而洗煤、炼焦对环境污染则很小D.燃煤发电极易造成水体污染,对大气污染则较小,洗煤、炼焦对对大气污染很大11.田纳西河
5、流域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湿润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上流程最长、流量最大的支流B.田纳西河流域地形全为平原C.田纳西河流域虽然降水少,但河床比降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D.流域内有丰富的煤炭、铅锌等矿产下图为我国某土地利用的结构图。根据学过的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回答13-15题。9毛竹用柴林柑橘林稻田13.该地区可能位于A.两广丘陵B.山东丘陵C.辽东丘陵D.太行山区14.关于该区农业资源的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品种多样B.光、热、水资源丰富,且没有气象灾害C.红壤广布,
6、有机质含量高D.水流湍急,地表侵蚀切割强烈15.本区经济发展,可以考虑A.大量出售木材B.大力发展一次性木筷子生产C.大力发展立体生态农业D.全部改为梯田种稻读我国沿海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6-17题。16.从降水和气温特点看,该地区位于我国的A.湿润区B.半湿润区C.暖温带D.中温带17.该区是我国重要出口加工工业基地,其发展有赖于A.丰富的矿产资源B.充足的劳动力资源C.先进的技术水平D.本地广阔的市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社会发展进程,如今出现急剧变化,城市间快速交通网络呈现出全面接轨态势,农民向城市迁移,经济一体化措施纷纷启动,以工业化为重心的社会发展开始转向工业化
7、与城市化并行的新阶段,“3小时都市圈”呼之欲出。据此回答18-19题:18.制约长江三角洲“3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A.信息传递B.交通建设C.市场营销D.农副产品19.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将把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座小城镇全部纳入自己的“怀抱”,城市的这种集聚效应,有利于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②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③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繁荣④改善城市环境⑤缓解内城衰落9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