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集合与简易逻辑)

201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集合与简易逻辑)

ID:1655148

大小:1.06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7-11-12

201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集合与简易逻辑)_第1页
201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集合与简易逻辑)_第2页
201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集合与简易逻辑)_第3页
201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集合与简易逻辑)_第4页
201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集合与简易逻辑)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集合与简易逻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数学复习之专题一——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与简易逻辑一、考点剖析集合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应用集合及元素集合分类及表示子集、包含与相等交集、并集、补集解含绝对值符号、一元二次、简单分式不等式简易逻辑性命题逻辑联结词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充分必要条件考点1、集合的概念1、集合的概念:(1)集合中元素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的分类:①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如数集{y

2、y=x2},表示非负实数集,点集{(x,y)

3、y=x2}表示开口向上

4、,以y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3)集合的表示法:①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著规律的无限集,如N+={0,1,2,3,…};②描述法。25高考数学复习之专题一——集合与简易逻辑2、两类关系:(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表示,当AB时,称A是B的子集;当AB时,称A是B的真子集。3、解答集合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集合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对于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x

5、x∈P},要紧紧抓住竖线前面的代表元素x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P;要重视发挥图示法的作用,通过数形

6、结合直观地解决问题4、注意空集的特殊性,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如AB,则有A=或A≠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考点2、集合的运算1、交,并,补,定义:A∩B={x

7、x∈A且x∈B},A∪B={x

8、x∈A,或x∈B},CUA={x

9、x∈U,且xA},集合U表示全集;2、运算律,如A∩(B∪C)=(A∩B)∪(A∩C),CU(A∩B)=(CUA)∪(CUB),CU(A∪B)=(CUA)∩(CUB)等。3、学会画Venn图,并会用Venn图来解决问题。考点3、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1、

10、命题分类:真命题与假命题,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2、复合命题的形式:p且q,p或q,非p;3、复合命题的真假:对p且q而言,当q、p为真时,其为真;当p、q中有一个为假时,其为假。对p或q而言,当p、q均为假时,其为假;当p、q中有一个为真时,其为真;当p为真时,非p为假;当p为假时,非p为真。4、四种命题:记“若q则p”为原命题,则否命题为“若非p则非q”,逆命题为“若q则p“,逆否命题为”若非q则非p“。其中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同真假,即等价。因此,四种命题为真的个数只能是偶数个。考点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1、1.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对应日常语言中的“一切”、“任意的”、“所有的”、“凡是”、“任给”、“对每一个”等词,用符号“”表示。(2)存在量词:对应日常语言中的“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个”、“某个”、“有些”、“有的”等词,用符号“”表示。2.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1)全称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对xM,有p(x)成立”简记成“xM,p(x)”。(2)特称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xM,有p(x)成立”简记成“xM,p(x)”。3.同一个25高考数学复习之专题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12、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由于自然语言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法,现列表如下,供参考。命题全称命题xM,p(x)特称命题xM,p(x)表述方法①所有的xM,使p(x)成立①存在xM,使p(x)成立②对一切xM,使p(x)成立②至少有一个xM,使p(x)成立③对每一个xM,使p(x)成立③对有些xM,使p(x)成立④任给一个xM,使p(x)成立④对某个xM,使p(x)成立⑤若xM,则p(x)成立⑤有一个xM,使p(x)成立4.常见词语的否定如下表所示:词语是一定是都是大于小于词语的否定不是一定不是不都是小于或等于

13、大于或等于词语且必有一个至少有n个至多有一个所有x成立词语的否定或一个也没有至多有n-1个至少有两个存在一个x不成立考点5、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定义:对命题“若p则q”而言,当它是真命题时,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当它的逆命题为真时,q是p的充分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两种命题均为真时,称p是q的充要条件;2、在判断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时,首先要分清哪个命题是条件,哪个命题是结论,其次,结论要分四种情况说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且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从集合角度看,若记

14、满足条件p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A,满足条件q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q,则当AB时,p是q的充分条件。BA时,p是q的充分条件。A=B时,p是q的充要条件;3、当p和q互为充要时,体现了命题等价转换的思想。4、.要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当“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为真时,就记作pq,称p是q的充分条件,同时称q是p的必要条件,因此判断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就归结为判断命题的真假5、要理解“充要条件”的概念,对于符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