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集 故园寄思

第十六集 故园寄思

ID:16541240

大小:4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2

第十六集 故园寄思_第1页
第十六集 故园寄思_第2页
第十六集 故园寄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十六集 故园寄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六集故园寄思2005-12-2114:54:48        华夏经纬网(关于故乡,古往今来的游子们有太多的感受,太多的比喻。在遥远的记忆里,故乡是母亲劬(qu2)劳不息的身影,是亲友悲欢离合的生活,是先生殷切期待的目光,当然还有傍晚时分依稀的炊烟,或树影丛中课堂的灯光。人生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没有故乡,就没有你的存在;而离开了故乡,便有了你的新的存在。但是,一个人无论走到了哪里,无论干出了什么事情,都终生萦绕着挥之不去的乡情。大体人人如此,何况是诗人呢。)毛泽东对故乡的怀念,充满了诗意。1961年12月26日生日那天,他给远在长沙的老同学周世钊写信说:“‘秋风万里芙蓉

2、国,暮雨朝云薜荔村’,‘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同志,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岂不妙哉?”(光有前代诗人对湖南的描述还不够。毛泽东用自己的诗笔,又描绘出了一个新的湖南。)1955年6月,毛泽东到南方考察农村合作社情况,来到了长沙。在这里,毛泽东见到了他的故交旧友,其中就有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老同学周世钊。6月20日那天,他们一道去寻觅旧踪。一路上,毛泽东的兴致很高,和周世钊谈笑风生,忆及故人旧事。(回忆故人旧事,不免生出天地悬隔的感慨。)周世钊禁不住赋诗一首:“滚滚江声走白沙,飘飘旗影卷红霞。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故国几年空兕虎,东风遍地绿桑麻。南巡已见升平

3、乐,何用书生颂物华。”周世钊把这首七律和其它词作一起寄给了毛泽东。当年10月,他收到了毛泽东的应答之作《七律·和周世钊同志》—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这首《七律·和周世钊同志》,前面四句讲6月20日那天的所游所见,后面四句说的是这次游览的所思所感。大概在同周世钊谈故人旧事的时候,他们提到了青年时代的好朋友萧子升。当年的萧子升也是一位风华翩翩的有志青年,他同毛泽东一起到湖南乡下当游学先生,一起组织新民学会,可后来却选择了另外的人生道路。在国民政府作过农矿部次长,还管理过故宫

4、,大陆解放后,流落到南美洲的一个国家,处境很为狼狈。从人事变迁来讲,确也为“可哀”之事了。故乡的风物,记载了多少人世间的分分合合。有的是同路前行,有的是殊途同归,有的是分道扬镳;有的不在了,有的又聚首了,有的却天涯各处。这不正是同乘故乡之船外出的游子们演绎的世界、演绎的人生吗?虽然是三十年过去了,但毛泽东不认为青春已老,不认为韶华易逝,因为他的经历太充实了。不是吗?如今又来到了当年激扬文字的地方——赫曦台,那时相传宋代大儒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地方。无论是求学奋进的长沙,还是生长启蒙的韶山,对毛泽东来说,都有太多的悲欢,太多的回忆,也有太多的感慨,太多的诗情。)1959年6月,

5、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回了趟故乡韶山。从1927年初回韶山考察农民运动,已经整整三十二年了。毛泽东深爱自己的母亲。毛泽东的母亲,为人宽厚仁和,慷慨大方。正是母亲的慈爱,给了他一副眷爱天下穷苦人的心肠。3(这就是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毛泽东曾把她接到长沙治病,还搀扶着她到照相馆合影留念。这位农村妇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拍了平生惟一的一张照片。)1919年10月母亲病故,毛泽东赶回韶山时,二弟毛泽民对他说:母亲临终时还在呼唤他们的名字。毛泽东听后心如刀绞。面对孤灯,他彻夜守灵,含泪写下一篇四言古体的《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6、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噙大海。”(毛泽东的一位族兄读了《祭母文》,感慨万千,当即抄录了一份,还在文末批注说,“皆是至性流露,故为之留存,以为吾宗后辈法。”韶山,在毛泽东心目中永远是神圣的。在故乡面前,他永远是一位农民的儿子,永远怀着敬畏之心。)新中国成立之初,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不能回故乡,便让长子毛岸英代他探望父老乡亲(,并特意让他突击学了一些韶山话。儿子临走时,又交待说,“你必须在二十里外的银田寺下马,然后步行回到韶山。”)1950年,毛岸英按照父亲要求,回了一趟韶山。可半年后,他就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朝鲜,并永远地埋在了那里。(在漫长的革命岁月

7、里,毛泽东有六位亲人献出了生命。)[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此种丧亲情感,没有想到在后来的庐山会议上被他抒发出来了。真是造化弄人。刘可非感记。]如今,阔别三十二年的毛泽东回来了。(回乡的第二天早晨,韶山还没有醒来,他就踏着小路,来到了父母的坟前,献上一束苍翠的松枝,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前人辛苦,后人享福。毛泽东来到自己题写校名的韶山学校,少先队员簇拥着他,给他戴上了红领巾,留下了这张至今让我们能听到笑声的照片。在故乡,毛泽东更加忘不了的是乡亲们。晚上,他专门请了几桌客。参加的有韶山老地下党员,有1925年他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