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不見》詩“匡山”何指之爭平議〉陳道貴

〈杜甫《不見》詩“匡山”何指之爭平議〉陳道貴

ID:16526648

大小:96.7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2

〈杜甫《不見》詩“匡山”何指之爭平議〉陳道貴_第1页
〈杜甫《不見》詩“匡山”何指之爭平議〉陳道貴_第2页
〈杜甫《不見》詩“匡山”何指之爭平議〉陳道貴_第3页
〈杜甫《不見》詩“匡山”何指之爭平議〉陳道貴_第4页
〈杜甫《不見》詩“匡山”何指之爭平議〉陳道貴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甫《不見》詩“匡山”何指之爭平議〉陳道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42读书札记2012杜甫《不见》诗“匡山”何指之争平议年第3陈道贵期(总第162期)杜甫《不见》诗云:“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原注谓:“近无李白消息。”一般认为此诗是杜甫在蜀中怀念因入永王幕而获罪流放的李白而作。此诗诗意明了。惟“匡山”何指,古今争议颇多。综合各家之说,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指绵州彰明的大匡山。如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三)、杨慎《升庵集》(卷三)、王嗣奭《杜臆》(卷三)、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杨伦《杜诗镜诠》(卷八)等。当代多数学者都持大匡山说,如萧涤非先生(《

2、杜甫诗选注》)、张忠纲先生(《唐诗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林继中先生(《杜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等。二是认为“匡山”指匡庐,即庐山。如王观国《学林》(卷六)、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一)、钱谦益《钱注杜诗》(卷十二)、黄生《杜诗说》(卷六)、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史炳《杜诗琐证》(卷上)、郭曾炘《读杜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等。持大匡山说者中,萧涤非先生的意见颇具代表性。萧先生赞成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卷二十四引杜田《杜诗补遗》和《唐诗纪事》卷十八引杨天惠《彰明逸事》所持匡山乃彰明大匡山之说,还引用晚唐郑谷《蜀

3、中》诗“云藏李白读书山”(杨慎《升庵集》卷三亦引此诗,以为“读书山”即大匡山),认为黄鹤、钱谦益诸人皆以匡山为指九江匡庐(庐山)是不对的,并详述其理由。其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李白是蜀人,非九江人,如指匡庐,“归来”二字讲不通;二,杜甫此时在成都,极欲与李白相见。如指匡庐,不合此情;三,庐山虽在六朝时已有匡山之称,但唐读书札记143人一般皆称庐山;四,李白一生浪游各地,为何独独希望他回到庐山去呢?(《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201萧先生持大匡山说,综合前人观点做了周详的论述,故信者颇众。2而庐山说在当今学界可谓几无反响。笔者亦尝赞同萧先生之说,认

4、为年第3庐山说是错误的。后拜读莫砺锋先生《杜诗学疑难问题举隅》而受启期(发,开始思考庐山说是否有合理的地方。莫先生对《不见》诗“匡山”何总第1指问题,较倾向于大匡山说,但仍审慎地说:“‘匡山’究指何处,尚需存62疑。”(《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第3期)笔者近因研究徽州杜诗学史课期)题,反复研读黄生《杜诗说》。其间再三揣摩黄生解说《不见》诗文字,遂再注目于大匡山说和庐山说之争。笔者以为大匡山说固有其立论的根据,而庐山说未必没有存在的空间。大匡山说最关键的依据是杜田《杜诗补遗》和杨天惠《彰明逸事》的说法。但这两个依据本身有一些疑点。洪迈就曾批评杜田之说,认为吴曾《

5、能改斋漫录》引杜田说以驳匡山指庐山说是不可靠的:杜田《杜诗补遗》云范传正《李白新墓碑》云:“白本宗室子,厥先避仇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彰明,绵州之属邑,有大、小康山,白读书于大康山,有读书堂尚存。其宅在清廉乡,后废为僧房,称陇西院,盖以太白得名。院有太白像。”吴君以是证杜句,知匡山在蜀,非庐山也。予按当涂所刊《太白集》,其首载《新墓碑》,宣、歙、池等州观察使范传正撰,凡千五百余字,但云:“自国朝已来,编于属籍,神龙初,自碎叶还广汉,因侨为郡人。”初无《补遗》所纪七十余言。岂非好事者伪为此书,如《开元遗事》之类,以附会杜诗邪?”(《容斋续笔》卷八,上海古籍出

6、版社1978年版)杜田《杜诗补遗》依范传正《李白新墓碑》立说,而范碑却无所谓大、小匡山之类记述。故洪迈以为其有附会之嫌。《唐诗纪事》卷十八所载杨天惠《彰明逸事》文字,原非信史。杨氏自云补令于彰明,“窃从学士大夫求问逸事”。因此,钱谦益谓《彰明逸事》所载“乃委巷传闻之语”(《钱注杜诗》卷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是有一定道理的。王仲镛先生也认为杨氏所记“多载民间传说,144读书札记未必尽实”(《唐诗纪事校笺》,巴蜀书社1989年版)。莫砺锋先生则觉20得“杨天惠、杜田皆为宋人,由他们首纪李白隐于大匡山之事,确实有12些可疑”(上揭《杜诗学疑难问题举隅》)。

7、依据这样的文献所得之结年论,自然不能说是十分可信的。第3萧先生所引郑谷《蜀中》诗“云藏李白读书山”之句,也不能作为大期(匡山说的直接证据,至多属于推测。由郑谷诗我们无法确认其所谓总第16“读书山”指的就是大匡山。其实,有关绵州大匡山的传闻,自身往往2露出不可信的痕迹。如上面提到的《彰明逸事》就在“大匡山”前加上期)“戴天”二字而成所谓“戴天大匡山”。杨慎又把岷山之阳说成是大匡山(《升庵集》卷三)。我们在李白自己的诗文中只见到戴天山(《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岷山(《上安州裴长史书》谓“昔与逸人东岩子隐于岷山之刚”),而不见“大匡山”的影子。如果推测的话,我们也可以

8、这样说:郑谷诗中的“读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