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95140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10
《小学习作教学的实践与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习作教学的实践与策略 摘要:理念关系着教育行为,教师应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新理念,明确习作教学的目标,把它作为教学运作的指南。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树立习作信心;拓宽学生习作时空,积累素材,开放习作形式,增强习作信心;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鼓励成功,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习作教学;心理素质;习作信心;习作素材 如果要抓好习作教学,我认为教师应在树立习作新理念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习作教学的总目标,把握总体目标的立体意识,明确不同学段习作教学的具体任务,理清教学目标的层次,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一、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树立习作信心 在作文教学
2、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习作心理,研究学生的注意、兴趣、能力、情感等心理品质,努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平等、趣味盎然的习作环境。即做到所谓的“传之以神,动之以情,启之以思,晓之以理”,让教学在学生的身上发挥“罗森塔尔效应”的作用,逐渐优化学生的作文心理素质。 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我国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思想和认识单纯,可塑性很大。小学生的动机兴趣形成在于培养和教育。因此我们首先应想方设法创设一个优化的、对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有利的情境,让学生爱上
3、作文,对习作产生兴趣。 如小学第一学段(一~二年级)习作的阶段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写话就是把自己特别想说的话写下来。让他们知道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能写好。如教师可给学生读一些学生的日记,再告诉他们这些日记都是和他们一样大的孩子们写的,只要自己有话要说, 也可以和他们一样把它写下来。在练习写话时,要求学生从学习写字那天起,就可以大胆地随时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象中的事物、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可以向他人请教,也可以自己说让他人代笔,甚至可以用画图代替
4、写话的内容。一旦学生写了,教师就要以鼓励为主,多给予表扬,这样学生会越写越想写,越写越好,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慢慢地学生会认为写话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势必对写话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下一个学段的书面表达打好基础。 二、拓宽学生习作时空,积累素材,开放习作形式,增强习作信心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堂作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智能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要让学生扩大生活的范围,丰富见闻和经历;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逐步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等;在写作时,鼓励自主写作,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自由表达。 如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阶
5、段目标要求由写话过渡到书面表达。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为了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教师就要根据习作需要,拓宽学生的习作时空,开放习作形式,无论是课的前后,课堂内外,凡属学生认知事物的时机和场所,都可让学生去感知、去实践。 1.引导学生观察,丰富课外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去发现。如冬去春来大自然景物的变化,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都是习作的极佳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要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积累。 2.开放习作形式,鼓励自主习作,
6、自由表达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后,教师应当采取“扩散型”命题原则,用选择题、范围题、自行拟题、即兴题等命题类型,鼓励学生自主拟题,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写,把脑中所想、口中欲说、心里想表达的话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地增强习作的信心。 三、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鼓励成功,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而是为了鼓励改善和促进发展。 因此教师只要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的各学段的要求,从“爱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出发,采用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运用评语、等第、书面、口
7、头、集体和个别等评价方法进行积极评价。那么习作的评改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对习作的积极性,把习作教学引入一个广阔的天地。 1.要端正态度,秉承“多就少改”的原则 教师在课内外对学生有效地指导,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了自己的“大作”,这些都是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的真情流露。因此在评改中,教师要少改多保留,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从不同项目、不同程度的达成目标,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