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民俗文化课件

节日民俗文化课件

ID:16484856

大小:10.29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8-08-10

节日民俗文化课件_第1页
节日民俗文化课件_第2页
节日民俗文化课件_第3页
节日民俗文化课件_第4页
节日民俗文化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节日民俗文化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讲节日民俗文化一、传统节日的重新认识2004年“保卫端午节”(2005年11月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共计518项),其中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2007年将在清明、端午、中秋各放假一天国家意识:空间——领土;时间——节日文化主权二、中国传统节日的构成及来历“节”之涵义节气、月之朔望、奇数重叠农历——太阳历、太阴历农耕:水稻—“清明出车,谷雨下种”;“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延迟”;“寒露割晚稻,霜降一齐倒,立冬无青稻。”蚕豆—“冬前勿进洞,到老一根葱”。“芒种忙种,样样要种,一样不种,就要落空。”信

2、仰:祈求护佑、酬神、辟邪消灾、渡厄三、中国传统节日的价值(一)和谐天(自然)人节日体现对自然的敬畏与亲近元旦敬日,元宵敬火,上巳敬水,七夕敬星,中秋敬月,重阳敬山节日设置与自然节律春播夏锄,秋收冬藏元旦—小孩,上巳—青年,端午—中青年,重阳—老人,冬至——死人儒家“天人合一”;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和谐人事固定时间节点超日常活动的空间概念以“仪式”为纽带家庭-宗族-小团体-大团体(三)和谐身心劳作与休息交流与沟通宣泄与减压(“乡人傩,一国皆若狂。”)四、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一)季节型向节日型转化由不确定日子逐渐固定日子。如腊日——《史记•秦本纪•正义》:“

3、十二月腊日也……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因立此日也。”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戌(xū)日为腊日,《说文•肉部》:“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南北朝后才定为十二月初八,《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春节也是到汉代才最后定下来。春社为立春后第五个戊(wù)日,后定为二月初二(土地神生日),秋社为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春节源于上古时期的“腊祭”。甲骨文、金文中的“年”字都是谷穗成熟、果实累累的样子,最初一年就是依据谷物播种、收获一次的周期来确定的。每当农作物收割完成后,人们用刚刚收获的谷物作为祭品举行大祭活动,感谢百神一年来的恩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慢慢就形成了春节习俗。春节是一个

4、酬神、谢神、祈神的节日。(二)春节主要仪式活动扫尘(十二月廿四)祭灶(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挂年画(除夕)贴春联(除夕)吃团圆饭(除夕)守岁、压岁钱(除夕)拜年(正月初一)祭祖送穷神、接财神(正月初五)元宵节(正月十五)祭灶(十二月廿三或廿四)年画对联放爆竹接财神元宵灯会六、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杜牧)。(一)来历三月初三上巳节自周朝以来的一个重要节日,其内容主要有:春嬉:郊外踏青,男女青年择偶,《周礼•媒氏》:“中春之月,令会男女,是时也,奔者不禁。”祓禊:在水里沐浴,洗去过去一年中积下的污秽和各种不祥,并举行除灾求福的祭祀活动

5、;招魂续魂:在野外或水边,招魂死去亲人的亡魂,同时也招呼自己的魂魄回归,使生命再生。三月三上巳节寒食节:源于周代仲春之末的禁火习俗。《周礼》:“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注曰:“为季春将出火也。”东方青龙宫的角、亢二宿称为龙星,春季见于东方,将引起人间大火,因此,龙星初见时,要禁火一段时间,吃冷食。至战国时期与介子推传说结合。春秋时期,介之推随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15年,有一次迷路,介之推割腿肉烤熟为重耳充饥,重耳感动言报。封赏功臣时忘了介之推。介之推隐居绵山。晋文公为使介之推出山受封,下令烧山,介之推却身靠柳树死于火中,柳树洞中留有一封忠告晋文公清明勤政的血书。晋文公为纪念他,下令

6、每年的这一天禁用烟火,寒食一日,成为寒食节。寒食日在清明节的前一天。自先秦至南北朝时期寒食一直是一个大节日。清明:农事节气。《夏小正》:“三月,妾子始蚕,执养宫事。”修理蚕房、蚕架,举行养蚕的各种仪式,始于夏。至唐代时,三节合为一节。(二)清明的主要仪式活动禁火、寒食,祭祖扫墓、祭祀孤魂野鬼(城隍出巡主祭厉坛,烧路头,放河灯),踏青如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七、端午节(一)来历恶月禳灾。“善正月,恶五月。”《礼记•月令》:“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风俗通》佚文:“五月盖屋,令人头秃。”“五月到官,至

7、免不迁。”“讳举正月、五月子,以为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源于吴越民族的“图腾祭”;纪念屈原说。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楚人得知后争相用舟楫拯救,龙舟竞渡习俗由此而生。用竹筒装米后用丝带包楝树叶于竹筒口,投江以祭,由此演变成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定型于南朝梁时,见于《荆楚岁时记》,至唐代时已成为一个大节。至宋代规定在这一天祭祀屈原。(二)端午节主要仪式活动龙舟竞渡。“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事物原始·端阳》)南朝梁人撰写的《续齐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