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保辜制度的借鉴

对古代保辜制度的借鉴

ID:16444054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9

对古代保辜制度的借鉴_第1页
对古代保辜制度的借鉴_第2页
对古代保辜制度的借鉴_第3页
对古代保辜制度的借鉴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古代保辜制度的借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古代保辜制度的借鉴何谓保辜?《清律辑注》说:“保,养也,辜,罪也。保辜,谓殴伤人未致死,当官立限保之。保人之伤,正所以保己之罪也。”保辜是中国古代刑法为处理伤害案件而创立的一种特殊的法律制度,其基本内容是殴人后,官方依法立下期限,待期限届满时视被害人之伤情,再定罪量刑。具体而言,若被害人被殴伤后在保辜期限内死亡的,即认为殴伤是死亡的直接原因,对加害人应以杀人论;若被害人在保辜期限届满之日后死亡的,或者被害人虽死于保辜期限之内,但因他故所致,则认为殴伤与死亡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对加害人应以殴人致伤论。保辜制度具有如下特点:1.保

2、辜仅适用于殴打或伤害他人,但尚未当场致死的案件。辜限由法律规定,以辜限内的不同结果作为定罪量刑的根据。被害人在辜限内死亡的,构成杀人罪;在辜限外或者虽辜限以内,但系因其他原因而死亡的,只构成伤害罪。2.辜限的长短与斗殴初始致成的伤害等级和使用的凶器的强度成正比,初始伤势越重或凶器越坚锐,则辜限愈长;反之,则愈短。3.保辜制度强调了殴打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伤之间的因果关系,属于立法推定:致伤后在辜期内出现的结果与殴伤行为之间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关于保辜制度的立法目的,古代统治者认为是“所以重民命而慎刑罚”,即体现今天我们所说的“民本”

3、或“重民”思想。保辜制度的本质,不仅在于追究加害人的法律责任,更在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利益,促使犯罪行为人在伤害后果发生后,主动采取积极的补救、修复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伤害后果发生前的状况。同时,保辜制度体现着儒家的无讼、宽缓慎刑等法律思想,它为缓解当事人之间的对立关系,促进当时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及稳固当时的社会秩序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果立足于现代法治视角来审视它,这一制度有其合理性:它蕴含有丰富的儒家非讼思想;强调了伤害行为与伤害结果之间要有因果关系;节俭司法资源,提高效率,统一执法;包含着犯罪的“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思

4、想;有利于实现对被害人的慰抚、补偿,从而遏制未来可能的报复行为;蕴含着朴素的公平、公正观念。由此可见,作为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体现着法律对人的终极关怀充满了浓重的人文精神——无论是对被害人还是加害人。而这种人文精神恰恰是法律的终极追求。这种精神甚是符合现代刑法公正、人道的价值取向。也基本符合我国刑法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从而能为现行刑法所吸纳。首先,我国刑法规定了“罚金刑”,长期以来我们坚定“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信条,在刑事立法上表现之一便是:严禁用“自由刑”折抵“罚金刑”,更有甚者把这种做法视为资本主义的东

5、西加以痛斥;尽管我们都说,要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刑法新观念”但是97年修订刑法时,只是扩大了罚金刑的适用范围,但罚金刑仍然是从刑,没能上升为主刑。在刑罚制度上依旧是严禁“自由刑”折抵“罚金”。现实社会中,法院有关罚金的判决,执行起来很困难。“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成了一些被执行人耍赖的杀手锏。值得庆幸的是,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第四条

6、有“通肇事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规定。这些制度体现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刑法新观念”采取了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务实态度,与保辜制度的做法有类似之处。其次,我国现在司法实践中采用的“赔偿减刑”的办法,就与保辜制度有着类似的价值取向和思想理念。保辜制度所特有的救济被害人权利、改善犯罪双方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的功能,也值得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下的刑事法律体系时去借鉴。什么事赔偿减刑呢?即被告人在犯罪后积

7、极主动向被害人或其家属进行赔偿或者被告人家属愿代替被告人向被害人或其家属进行赔偿,法院可以在正确认定被告人罪名的同时,在量刑过程中,将这种赔偿行为作为酌定的从轻处罚情节,对被告人酌情从轻处罚的法律制度。“赔偿减刑”中的“赔偿”是指被告人主动向被害人或其家属或者被告人家属自愿代替被告人向被害人或其家属对被害人或其家属的损害进行经济赔偿。“减刑”也并非是刑法78条所指的减刑,是指法院将被告人或其家属主动承担赔偿责任的行为作为酌情从轻处罚的情节予以考虑的作法。赔偿减刑和保辜制度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比如,无论是保辜制度,还是赔偿减刑,他们

8、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被害人的利益都起到了缓和被害人、被告人与社会三者之间矛盾的作用;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两者都体现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综上所述,赔偿减刑对我国传统法律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是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精华部分——保辜制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