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35865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9
《新课程背景下重建初中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新型师生关系重建王东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鸭暖中学 摘要: 新课程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建立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联系。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必须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宽容,从而形成自主自觉的
2、意识,激发探索求知的欲望。因此,创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教学理念 角色师生关系 一、教师应更新的教学理念,主动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是初中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已成为制约学生进一步主动发展和充分发展的障碍之一。为此,我们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
3、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和优质高教的效能观。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二、准确把握教师的新角色(一)教师由执行者转换为引领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完全是一个课程计划的实施者。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把新课程与生活和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
4、能力。中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各自的兴趣、爱好、情感、价值观等,教师应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灵活设计教学环节,多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把握住“引而不发、跃如也”的火候。要引导学生,又要使学生感到探究得出的结论是自己小组合作的结果。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教师要能适时创造提问的环境,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利提问。教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准确把握教学大纲方向,正确引领学生。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二)教师由讲授者转换为组织者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教师是
5、一个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的感受,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要组织一些小组活动,使学生改变对学习的态度,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观念。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比如为了了解全校同学课外活动的情况,需要开展调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按照师生所选择的方法进行调查,才能得到相应的结果。由于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社
6、会环境不尽相同,所具备的数学知识背景与数学活动经验也各异,不同的学生得到的调查结果也会因人而异。师生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掌握全校同学的课外活动情况。所以,《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三)教师由指挥者转换为参与者、合作者长期以来,教师往往被看做是讲台上指挥讲课的一个个体,认为教师工作的好坏主要在于教师自身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水平。其实不然,有时候教师也要适当的转换角色,加入到学生当中,成为学生活动的一个参与者或是合作者。在课堂中,应多为学生
7、创设自主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例如,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阅历出发,都能得到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彼此之间的交流可以实现他们对轴对称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大家在交流中都能获得理解,分享成功的快乐。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所谓的新型师生关系指的是教师是学生的很亲密朋友,教室是学生的课堂,学生不止一个听众,他们的个性也要得到充分的展现,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有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也要有互动,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建立新型的
8、师生关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理解、尊重学生-----关心每个孩子的成长“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新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用学生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从而更好的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教师对每个孩子都应同等看待,不能厚此薄彼,要把爱的雨露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