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亲友书讲记》第七节课之辛二之壬一之癸二:宣说具对治之功德与不具对治之过患

1《亲友书讲记》第七节课之辛二之壬一之癸二:宣说具对治之功德与不具对治之过患

ID:16392050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9

1《亲友书讲记》第七节课之辛二之壬一之癸二:宣说具对治之功德与不具对治之过患_第1页
1《亲友书讲记》第七节课之辛二之壬一之癸二:宣说具对治之功德与不具对治之过患_第2页
1《亲友书讲记》第七节课之辛二之壬一之癸二:宣说具对治之功德与不具对治之过患_第3页
资源描述:

《1《亲友书讲记》第七节课之辛二之壬一之癸二:宣说具对治之功德与不具对治之过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亲友书讲记》第七节课之辛二之壬一之癸二:宣说具对治之功德与不具对治之过患顶礼上师三宝我是2014年预科班学员张云峰丙二:道之本体丁一:略说丁二:广说丁三:教诫实行彼等议戊一:布施戊二:持戒戊三:安忍戊四:精进戊五:禅定戊六:智慧已一:加行已二:正行已三:后行庚一:断除伪品散乱庚二:修行同品四无量辛一:断除对镜之散乱辛二:断除世间八法之散乱辛三:断除财物之散乱辛四:断除受用之散乱壬一:对治壬二:所断癸一:真实对治癸二:宣说具对治之功德与不具对治之过患我讲考的内容是《亲友书讲记》第七节课之辛二之壬一之癸二:宣说具对治之功德与不具对治之过患族貌闻虽具

2、全士,然离慧戒非受敬,何者具此二功德,彼无他德亦应供。一、词释: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就算门第高贵、富可敌国、相貌端严、广闻博学等功德样样俱全,但若不具足通达万法真理的无垢智慧与断恶行善的清净戒律,则不能堪为应敬处,不应受到人天的恭敬礼拜。一个人若具足这两种功德,即使其他功德不具足,人天众生也会供养你。1、对治:佛教中,对治是指以道断除烦恼等。其中,‘道’为‘能对治’,‘烦恼’等为‘所对治’。据俱舍论卷二十一载,欲断除‘修所断’之烦恼,有四种对治之道,可顺次配于加行道、无间道、解脱道与胜进道等四道。即:(1)厌患对治。又作厌坏对治,首先深厌欲界生死之苦

3、与烦恼惑业之集。(1)断对治。观苦、集、灭、道四谛之理以断除烦恼。(2)持对治。保持择灭(以真智之拣择力来断灭烦恼)之得,令其不失。(3)远分对治。观四谛之理,以更远离前所断之烦恼。《大智度论》卷一所载四悉檀之第三对治悉檀,详述以不净观对治贪欲,以思惟慈心对治嗔恚,以因缘观对治愚痴之法。诸经论所说略有出入,大小乘亦各有异说,然大抵不外以‘以无漏智对治烦恼’为其要义。本颂词重点阐述以“智慧”和“清净戒”为对治之法2、族:门第3、貌:相貌4、闻:广闻博学5、全士:德才齐备的人6、慧戒:通达万法真理的无垢智慧与断恶行善的清净戒律。7、何者:某个人8、彼:

4、与“何者”意义相同9、应供:这个是从字面上来讲,是应受人天的供养。但具体的则根据不同的经典,有不同的解释。比如说,佛十号具足,其中就有应供。这里的应供是指佛究竟圆满,能指引一切众生脱离生死轮回苦海,解脱一切烦恼痛苦生死纠缠,故应受人天供养。在其他一些经典中,阿罗汉示现离世修道,寂灭无为,永脱烦恼,故应受人天供养。所以许多经典中,所说的应供也意指阿罗汉!这个要根据经典的整体意思来理解,不然容易断间取义!二、论述1、族貌闻俱全:已过往的功德积累,今世可以生在名门望族,有端正庄严的容貌和广闻博学的知识。2、慧戒具足:以前世闻修佛法的特殊姻缘拥有通达万法真

5、理的无垢智慧与断恶行善的清净戒律。【教证】:《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般若经》云:“布施之前行乃为智慧。”麦彭仁波切:“若无如眼此智慧,则彼无有其余德。”说明:“族貌闻”不及“慧戒”具足三、上师开示1、重视戒律和智慧:不仅是佛法,世间法也很重视戒律和智慧。一个人如果没读过书,在社会上就寸步难行;一个人如果学历很高,但不守规矩,即使是硕士生或博士生,到任何团体中也不受欢迎;一个人既有智慧、也守规矩,就算相貌丑陋、种姓低劣,身上没有一分钱,很多人也会对他恭敬有加。尤其是我们出家人,戒律和智慧非常重要。当然,不仅仅是出家人,作为在家人,如果三皈

6、五戒也不受,对佛教基本道理都不懂,那不算是什么佛教徒,大乘修行人更算不上了。2、通达教言,守持法规:龙猛菩萨赐予的教言非常非常珍贵。我讲课时经常想:对佛理不太懂的很多居士,这次应该会有一些收获,毕竟龙猛菩萨教诫的乐行王是在家居士,故此教言对在家人尤为适合,只要通达这样的教言,守持这样的法规,基本上可以变成一个佛教徒3、选择上师:上师如意宝经常引用这个教证说:一个人的种姓、相貌、学问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他是否具备戒律和智慧,倘若具备了这二者,即使他表面上卑微无能,实际上也值得恭敬。现在很多居士选择上师成了一个大问题,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上师才能依止

7、。其实龙猛菩萨在这里说了,一个上师只要具足清净戒律,言行举止按《别解脱戒经》的教言如法行持,同时对佛教的道理通达无碍,不是只懂世间知识,这样的上师即堪为依止处。4、具足佛教智慧、守持清净戒律:世间学问跟出世间学问有很大差别,纵然你懂得各种世间学问,也不一定了解佛教的基本道理。我们若能具足佛教智慧,再加上守持清净戒律,不具其他功德都可以。大家务必要记住,一生中值得重视的就是这两者!四、分别念烦恼是从过去现在生中广杀众生、血肉尝口、广行邪淫、不敬父母、不爱妻儿、不敬丈夫、邻居亲朋好友不和造成各种疾病和身体残缺而产生的。所以我们若是从今以往,戒杀放生,持

8、斋持素,修清净戒就会减少和远离疾病烦恼。得到健康和身体圆满。通过闻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智慧才能修行佛法,而且在行持清净戒和闻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