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幼小衔接良好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幼小衔接良好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幼小衔接良好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第三实验小学丁溪幼儿园一、课题研究背景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近的纵向教育关系.《幼儿园规程》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要求,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60年代在他的《幼稚教育之新趋势》中,就谈到了有关幼稚园与小学一年级之联络问题.建议小学一年级与幼稚园联络起来,成为一个系统、一年级应当与幼稚园有密切的衔接,以免双方受损失.但是现实却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幼儿园与小学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
2、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幼小衔接困难.很多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因此,能否准确全面的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是关系到幼儿能否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的关键.为此,幼儿园与小学要彼此
3、沟通,相互衔接,着力加强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幼小共育,顺利过渡,共同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二、研究的理论依据1.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特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个体的知识结构在每个阶段有明显的不同,发展是单一方向的不变的程序,知识发展只会进步,不会后退,某阶段的发展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基础,就像爬阶梯.《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在衔接时期,幼小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且相互交错.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
4、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都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使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顺利地实现过渡.2.儿童教育规律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内部规律,儿童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的进行.儿童发展的持续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应该循序渐进,避免突击性和跳跃性,但又必须考虑其连续性,避免各阶段的教育脱节.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儿童发展的特点出发寻求有效的途径.3.斯金纳的行为注意品德理论认知发展观的道德理论强调道德认知的发展,精神分析的品德理论强调道德的
5、发展,而行为主义则强调道德行为的获得和改变.在他的操作行为的原则指导下,他认为行为是由行动的结果所决定的.儿童品德的形成是操作行为本身强化的结果.在此,他还特别重视外部环境对道德行为的强化作用,他说环境不仅刺激或鞭策,它还进行了选择三、课题概念的界定1.幼小衔接:指由幼儿园即学前教育阶段进入到小学教育阶段,此过程中的教育的相互连接.2.良好习惯培养:是指能够顺利地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的良好习惯的培养.3.策略研究:即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创新,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的开展,提高工作实效.四、课
6、题研究目标1.让幼儿了解即将面临的入学变化,初步体验小学的作息时间及课程模式,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化解忧虑,为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做好各项习惯养成衔接的准备;2.通过和谐幼小衔接,增加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帮助孩子从身心方面向小学顺利过渡;3.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五、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目标是探索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策略,以使幼儿能具备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的良好习惯.我们主要研究的
7、具体内容有:1.了解幼小衔接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原因.2.使幼儿具备幼小衔接的习惯养成的意义与价值.3.幼小衔接中幼儿习惯养成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4.培养幼小衔接中幼儿习惯养成行之有效的策略.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辅之以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研讨法、个案分析法等.在研究中对照比较,逐步提高.1.行动研究法本研究旨在研究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课题,属于教育工作中实际问题.在幼儿园老师的冲突与迷思的情境下,拟出实际策略据以行动.一方面透过与小一老师、小一家长、幼儿家长
8、与小一学生的对话,形成协同合作关系,共同聚集幼小衔接对策的焦点;另一方面,在探讨问题焦点之后,整理资料、研拟对策、实际行动并随时记录与反思,为达目的而努力.2.文献分析在探讨幼小衔接的对策时,文献收集以焦点课题选定前后划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广泛收集幼小衔接情景资料及所获内容,有助于进行焦点讨论并为策略发展时的重要参考依据.第二阶段仅限于所选定课题相关的资料收集,包括情景资料、理论原则与相关研究记载.3.访谈本研究第一阶段共进行二次访谈.起步之初,透过开放式的个体访谈,分别与幼儿教师、小学一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