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349563
大小:16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9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作者:荔湾区东漖中学裴琨审稿:梁满灼对于本设计的说明:本课程设计将单元复习和中考复习合二为一,因此,设计为1-2个课时,以“问题”为模块进行设计,方便取舍。作为单元复习,可以删除部分与《第十单元酸和碱》相关性较强的内容,而作为中考复习,则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去掉部分基础内容。其中,大部分实验复习以课本插图为依托,各问题均辅以实验录象,可根据教学时间分配选择是否使用。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本单元介绍了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溶解限度的定量量度——溶解度及其应用、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
2、数及其应用,包括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以及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其在配制溶液和稀释溶液过程中的应用等知识。在前面的化学学习过程中由于许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学生也接触了很多的溶液,在后面酸、碱、盐的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反应又将涉及到溶液,因此不论在生活中应用溶液的有关知识,还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而言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本课程设计试图从
3、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1、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证明溶质和溶剂的微观存在,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2、回顾、分析、对比课本的实验报告,巩固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强化在确定了“一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的条件下,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意义。3、以饱和溶液的定量描述——溶解度为中心,加深对溶解度的含义的理解,以溶解度曲线图为工具,进行一些简单应用。3、通过溶液的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以饱和溶液为溶液形成的溶解限度,强化立溶
4、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复习配制溶液过程,掌握溶质质量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考点要求和教学目标:1、能正确描述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和溶质、溶剂的概念,明确它们的关系,认识溶液对于化学反应的重要意义。2、正确领会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知道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3、记住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明确它们的关系。认识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正确描述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规律,并会简单的应用。4、记住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熟练掌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并会运用计算配制溶液。教学重点:1、
5、知道溶液、溶质、溶剂,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2、能够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知道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过滤和结晶。3、知道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知道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知道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4、知道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教学难点:1、对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微观解释;理解溶质、溶剂的辨证关系。2、如何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3、如何理解固体物质的溶解度。4、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应用。单元知识结构
6、:教学媒体:多媒体、学案、黑板等。参考资料来源:1、中央电教馆资料中心2、2009年南京市中考化学复习研讨课教学设计,设计者:陈倩3、www.onlinechem.com(中国中学化学教育在线网)4、视频资料来源于网上,为迅雷下载,具体提供者不祥5、课本插图取自www.pep.com.cn(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实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展示]第九单元溶液的知识结构图[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九单元溶液。[教师]什么是溶液?溶液有哪些特征?溶液由哪两部分组成?[教师]我们来看是看溶液是如何定义的?[教师]“
7、性质相同”指哪些性质相同?[教师]“条件不变”指哪些条件?[教师]什么状态的物质可以作溶质?[教师]你知道哪些物质可以作为溶剂?[问题一]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教师]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会改变吗?[展示]课本实验记录:[实验10-2]浓硫酸的稀释和[实验10-6]氢氧化钠的溶解。[讨论]是不是物质溶解时都有放热现象?[展示]课本第30页[活动与探究]实验记录: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展示]氯化钠的溶解过程录象和微观过程图[教师指导阅读]课本第31页[讨论]如何证明溶液中存在分子或离子?[
8、问题二]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展示][实验10-8]录象[学生]回忆溶液的概念及相关内容。[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思考并回答: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学生]思考并回答:温度和压强[学生]回忆:固体、气体、液体[学生]回忆:水、汽油、酒精等[学生]回忆、讨论。[学生]阅读课本第31页,理解溶解过程中存在的两个变化导致吸热和放热现象的原因。[学生]讨论,从离子带电,到导电性的运用。展示本单元知识结构图,激发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