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345805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9
《综合分析能力在解答材料解析题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综合分析能力在解答材料解析题中的应用 近年来,各地高考历史试卷彰显“能力立意”,许多试题要求同学们在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对历史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历史史实通过以综合分析为主的认知活动,形成对历史知识概观性的把握,并探寻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综合分析是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分析是指对历史知识进行分解和剖析,便于理解、综合及应用所学知识;综合则是将历史知识中各种要素和成分重新架构,建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这两种认知活动的组合包含着明显的创造性,之所以说综合分析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因为它要求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思考找出所学知识的联系,并进行重新构造,创造新的知识
2、体系;或对历史现象和事实进行研究,发现其内在规律;或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所以,综合分析能力是一种高层次认知领域的能力,提高同学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适应高考能力要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2013年山东高考文综卷第28题为例,说明如何运用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
3、”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该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它以“1902~1904年的译书活动”和“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文化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试题从设计上打破了教材将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割裂的状况,将西学东渐、中体西用思想、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等政治、经济、文化因素融合在一起,通过以综合分析“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历史事实为主的认知活动,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时代特征的总体认识。该题从微观知识“译书
4、活动”和“京师大学堂”人手,探讨了宏观知识“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考查了同学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各个设问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也有效地考查了同学们的整体思维水平。那么同学们该如何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来完成解题呢?针对部分同学的答题情况,我来谈谈综合分析能力在解题中的应用。 一、完整、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是基础 在历史学科的能力测试要求中,对历史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是最基础的能力,只有完整、准确地解读材料信息,形成正确结论,才能实现对历史问题的综合分析。本题第(1)题“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要求同学们在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
5、物特征,其思维路径是从材料到结论,体现出“论从史出”。同学们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解读材料的方法不正确,只是停留在材料内容的简单概括上。如“从表格中各个国家译书的比例来看,以翻译日本的著作为主”,有的同学在概括材料时没有通过对材料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而得出结论。二是对事物特征的描述不准确,从译书类别来看,重点翻译的是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著作,有的同学回答了“翻译科学著作和史地著作”。由于对特点的分析出现偏差,从而影响了对原因的分析。又如第(2)题“京师大学堂的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其思维路径则是从结论到材料,即“史论结合”,考查了同学们完整、
6、准确、合理的解读材料信息,说明和论证历史现象的能力。不少同学对材料中的经学科和预科阶段课程不理解,从而无法用材料的关键信息来说明“中体”这一思想。 二、结合材料信息综合分析相关史实 材料解析题的主要命题意图就是要考查同学们在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因而试题必然以基本史实为背景,引用的材料也既能反映教材内容,又高于教材内容。不管试题切入口多小,引用的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文史实相联系,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同学们在解题时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迁移,对相关史实进行综合分析。如第(1)题要对译书活动特点形成的
7、原因进行分析,就必须从特点出发,结合相关史实进行分析,很多同学却没有针对特点以及时间或史实等重要信息去联系主要的历史事件,即不能由“翻译日本著作为主”去联系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也不能从“翻译社会科学著作为主”去联系洋务运动中仅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又如第(2)题京师大学堂的专业设置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应联系洋务运动在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不少同学却离开教材泛泛而谈。 三、要运用多元视角综合认识历史问题 如果我们将第(2)题的第二问与第(1)题进行对照,可以看出它们考查的思维路径是完全不同的。第(1)题要求同学们分析译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