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318804
大小:3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9
《同济大学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同济大学:高校深化协同创新的路径思考2012-07-0123:18:18一、协同创新是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Innovation)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的研究员彼得·葛洛(PeterGloor)最早给出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有学者提出,“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三个基本主体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其特点在于,创新主体有创新的能力、有统
2、一的目标或意愿、有政策资金的支持、有便于沟通的机制、有信息共享的平台、有收益的预期或考虑等。协同创新不同于原始创新过程的协调合作,也有别于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的产品技术要素整合,其本质属性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创新。某种程度上,协同创新是解决科技资源分散和科技创新实体间彼此封闭性的重要手段。摆在高校面前的问题是,如何瞄准国家和地区战略需求,加快学科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承担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如何着眼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行业共性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推进产学研用紧密融合,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速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何发挥高校多学科多
3、功能优势,联合国内外各类创新力量,推进各方力量的深度融合,与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业、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一批协同创新平台,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此外,当前高等学校最为急迫的还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问题。只有抓住、抓好在思想、观念、思路上实现“创新”这一根本,打破传统和惯性思维模式,高起点站位、高水平谋划、高标准设计,在突破体制性障碍上下功夫,在促进各类创新力量深度融合、密切合作上下功夫,在加强顶层设计、组织大团队上下功夫,在挖掘国内资源、利用国际资源上下功夫,在组织管理、绩效评价、权益分配、
4、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等协同机制上下功夫,才有可能在协同创新中取得新突破。二、高校推进协同创新的主要路径1.着眼于协同和引领,加强方案的顶层设计协同创新的宏观战略思考要付诸实施,首先要进行方案的顶层设计,制定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不管是在原始创新领域、战略高技术领域,还是在区域创新领域,都需要进行很好的顶层设计,通过顶层设计,将相关的创新资源协调和共享起来,形成良好的协同体制机制,增加协同创新的可行性,进而为开展协同创新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同济大学以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强对重大科技问题的前瞻性思考,通过顶层设计促进协同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例如学校
5、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与国际汽车城的地缘优势,提出“一心两环”的发展战略。“一心”,是指以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为中心进行知识、人才和科技孵化与辐射;“两环”,是指以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为中心,在3公里环区域内与上汽、大众、丰田和奇瑞等10多家国内外著名汽车研究院和研究中心协同发展;在6公里环区域内与高铁国家四大运行支撑及研发基地以及国家机动车质量检测中心等研发单位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一心两环”的发展战略,搭建“先进地面交通”协同创新平台,重视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主导学科与相关学科等多方面的协同。其中,同济大学向国家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战略建议,科技部设立了“863计划”节能和新能源
6、汽车重大专项,同济大学有关专家作为总体组组长和首席科学家,协同国内外创新资源和有关单位,开展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打破学科之间藩篱,促进跨学科协同创新学科是人们对知识的一种人为划分方式,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深入,各学科的外延不断扩大,学科之间的原有藩篱逐渐模糊,新的科学发现往往需要突破学科围墙,强化学科交叉。近100多年里,交叉科学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消除了各学科之间的脱节现象、填补了各门学科之间边缘地带的空白。像如今的纳米科学、基因工程、登月计划等等都是大型跨学科研究的典型。高校学科门类众多,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可以促进思维相互
7、碰撞,是十分有利于创新的。大学内部需要打破学科之间藩篱,促进跨学科协同创新,突破学科内的固有思维和模式,鼓励尝试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方法研究本领域的问题。同济大学积极推进“优化——集约——交叉——拓展”的学科整合,形成“单一学科——跨学科——学科群”的发展模式。以强势学科为核心,学校建设了城市建设与防灾,交通运输及装备,海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基础学科,新兴学科等4大学科群,改变了传统单一学科的建设方式,形成了集约式的学科群发展模式,有效地整合了学科资源,促进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