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

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

ID:16304661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9

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_第1页
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_第2页
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_第3页
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_第4页
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  心理暗示是一种从心理认知到心理应对的过程。它可以是正向促进作用,也可以是负性消极作用,这与其外在环境及内在身心状态密切相关[1]。心理暗示对于个体心理状态的影响可以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价[2-3]。杜立宏和夏永华等人应用SCL-90量表评价了心理暗示对个体疾病发生发展的正性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暗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敏感性、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这几个因子的变化[4-5]。金晓凤等人研究报道显示,SCL-90得分情况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

2、关,而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6]。因此,分析SCL-90量表中的部分因子得分情况,可以初步探讨负性心理暗示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2013年3—4月我们针对甘肃省3所高校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采用SCL-90量表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选取量表中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5个因子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初步探讨负性心理暗示对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可能存在的影响差异,旨在为高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有效干预手段,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对象  来自甘肃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兰州

3、大学、甘肃中医学院3所高校医学类及非医学类的学生为调查对象。  方法  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甘肃省上述3所高校医学类及非医学类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及实习学生3000人。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于2013年3月第二学期开学后1个月内展开。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五级分法,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问卷统一编号,以不记姓名、自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3000份,问卷调查工作于1个月内完成。收回有效试卷2776份,其中医学专业学生1369人,男生580人,女生789人;非医学专业学生1407

4、人,男生768人,女生639人。平均年龄岁。  统计学分析  以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统计。本次调查对量表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5个因子进行分析。统计描述采用-x±s,统计推断采用t检验分析。  2结果  负性心理暗示对一年级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  身心健康影响的比较症状自评量表因子得分情况在一年级医学专业学生与非医学专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医学专业学生“躯体化症状”、“焦虑”、和“精神病性”的得分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负性心理暗示对二年级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比较  症状自评量表因子得

5、分情况在二年级医学专业学生与非医学专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医学专业学生在“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的得分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负性心理暗示对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实习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比较  症状自评量表因子得分情况在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实习学生之间存在差异,非医学专业学生“躯体化症状”、“抑郁”及“精神病性”这三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医学专业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3讨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消极的情绪会产生消极的应对,这是产生负性心理暗示的主要原因[7],而应对方式与SCL-90各

6、因子评分呈高度负相关[8]。SCL-90量表的调查结果显示,甘肃省3所高校不同年级的医学生与非医学专业学生之间的因子得分情况存在差异,提示促使他们产生心理压力、情绪变化的应对方式或外在环境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一年级医学专业学生相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不仅存在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问题[9],同时,刚开始接触医学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对于人体健康知识普遍存在认知不全或简单片面的理解,疑病倾向明显[10];加之课业学习中,由于医学专业的课程特点决定了需要掌握大量的识记性内容,心理压力较大,他们在解决这些问题及困惑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应对不当,都有可能导致出现

7、负性情绪[11],产生负性心理暗示,最终表现为身心状态的改变,反映为SCL-90量表相关因子得分的增高[12]。本次调查体现为“躯体症状”、“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二年级医学生开始诊断学、病理学等理论课程的系统学习。有研究显示,这一阶段,他们对自身健康状况关注度明显增高,疑病倾向显著增高[13]。医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重,而非医学专业学生课业压力相对较小,学习中需要大量识记的内容相对较少,可选择的课程类型较为丰富,参加各种活动和不同类型学术讲座的机会也要多于医学专业学生。因此,在涉及到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上,医学专业学生的

8、自我应对能力及经验的积累要低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容易出现消极化情绪,可能会产生负性心理暗示,加剧了交往障碍,这与尹红新等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