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279730
大小:119.50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8-08-08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皮肌炎(DM)是指主要累及横纹肌弥漫性非化脓性炎性肌病,伴有多样皮肤损害,也可累及各种内脏,表现为对称性近端肢带肌(Linbgirdles),颈和咽部肌无力和萎缩,严重者累及心肌、呼吸肌,导致死亡。多发性肌炎(PM)指有本病表现而无皮肤损害者,作为系统性疾病,可伴发恶性肿瘤和其它结缔组织疾病(CTD)。[流行病学]1863年,德国医生Wagner报告首例多发性肌炎,1891年unverricht报道皮肌炎,至本世纪30年代开始风湿病流行病学研究,关于PM
2、/DM:1、发病率尚不清楚,我国并不少见,有研究表明,美国5/百万人左右,日本6/百万人,黑人比白人发病率高,成人发病率男:女=1:2,尚无地区性差异报道。2、发病年龄:可见于任何年龄,呈双峰型:10~14岁至50岁左右二大峰,伴恶性肿瘤者约50~60岁左右,伴其它CTD者平均35岁。3、发病季节:成人1-2月多见,儿童2-4月较多。[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免疫学异常:①PM/DM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常与其它结缔组织病(CTD)伴发,有多种自身抗体存在于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抗Jo-1抗体、抗PL-7抗体、抗PL-12抗体、抗Mi-2抗体、抗PM-Scl
3、抗体。②细胞免疫异常:炎性细胞浸润,MHC-I、II类分子表达。③体液免疫异常:多克隆高球蛋白血症,免疫球蛋白增多,补体下降,免疫复合物增加。④相关免疫因子表达及分泌:细胞因子的表达:IL-1、IL-6、TNF-α、TGF-β等。粘附分子的表达:ICAM-1等。协同刺激因子:CD40分子等。抗凋亡分子表达:hILP、FLIP、Bcl-2。⑤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2、遗传学异常:HLA-B8及HLA-DR3表型多见,尤其白人。黑人:HLA-B7,HLA-DRW6,包涵体肌炎:HLA-DR1、HLA-DR3。3、感染学说:感染因子在激发和维持一些风湿病慢性病程中作用日益受重视。论据:
4、①患者有感染存在证据(如血中检出抗病毒抗体);②抗感染治疗病情改善。病毒感染:腮腺炎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人类缺陷病毒、微小病毒。细菌感染:结核菌、葡萄球菌、沙门菌、链球菌。其它:弓形体,血吸虫、旋毛虫等。4、恶性肿瘤学说:PM/DM常伴发恶性肿瘤,肿瘤治疗后,一些患者病情改善。5、其它:药物(青霉胺、激素、秋水仙碱、抗疟药、西咪替丁、硫唑嘌呤、磺胺类、13-顺维甲酸等),内分泌代谢异常(如低血钾)。[临床表现]各种症状差异大,开始感乏力、倦怠、体重下降,以后渐出现各系统症状,多缓慢起病,少数呈急性发作,多因日晒、过劳、感染等诱发。一、肌肉:本病通常累及横纹肌,有时可累及平滑肌和
5、心肌,任何部位肌肉均可累及,肢带肌、四肢近端及颈部肌肉先累及。1、肢带肌(肩胛带肌、骨盆带肌和四肢近端肌肉)和颈前肌对称性肌无力,约半数可伴肌痛及/或肌肉压痛。肌无力与肌痛常同时发生,其次可单独发生。表现为行走、起立、上、下梯、梳头、穿衣、抬头困难,多重肌肉累及可卧床不起。肌无力是衡量病情、观察疗效主要指标。肌无力分级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能轻微收缩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能做平面移动,但不能抬起;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抗地心吸引力);4级:能抗阻力;5级:正常肌力。2、严重者累及吞咽肌、呼吸肌、心肌:吞咽障碍、呛咳、构音障碍、食道返流,呼吸困难及心脏功能改变。3、眼轮匝肌及面
6、肌受累较罕见。4、肌萎缩:早期肌肉呈非凹陷性肿胀,晚期肌萎缩、纤维化、肌肉变硬。二、皮肤:●皮肤损害程度与肌肉病变程度常不平行。●皮肤损害出现的早晚亦不同,可先期发生(50~55%),同时发生(25%),后期发生(15%)。●约7%始终无肌炎表现,叫“无肌炎性皮肌炎”。皮损差异大,类型可转化。特征性皮损主要有:1、眶周为中心的水肿性紫红色斑(Heliotroperash)。约占60-80%,渐扩展至前额、颊部、耳前、颈前上胸部“V”字区、颈后肩背部“披肩样分布”。2、高雪征(Gottron‘ssign)。占60-80%。3、甲根皱襞处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或瘀点(46%)。4、“机械师手
7、”:双手外侧掌面皮肤角化、裂开、粗糙,伴脱屑。尤见于抗Jo-1抗体综合征患者。5、异色病样改变:多发性角化性小丘疹伴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或脱失。6、恶性红斑:全身弥漫性肿胀红斑,提示合并恶性肿瘤。7、其它:光过敏,雷诺氏现象,皮下钙质沉着,少数有剧痒,皮肤硬化,风团,结节和慢性溃疡。三、关节症状:约占20-60%,伴发其它CTD时更易出现,多为非侵蚀性非对称性多小关节炎。个别可首发,多症状轻,呈一过性。四、肺部改变(5-30%):各年龄组均可见到,多见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