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
摘要:初中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自我认同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情绪是相对不太稳定的,会出现人生的第二个叛逆期。这一时期的留守儿童相对会出现更多的情绪性问题行为,通过分析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找到减少问题行为更有效的方法,有益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教师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人格类型
1引言
由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劳动力涌向城市务工,他们的孩子被迫留在农村成为了留守儿童,大量的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2、。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留守的时间不低于半年,而且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年龄在十八岁以下的儿童。霍尔认为,青春期是人类的一个动荡过度时期。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导致他们不但亲情缺失,而且情感的缺失与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冲突叠加在一起,容易引发留守儿童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初中留守儿童成为了情绪性问题行为的高发群体,如果任由问题行为长期发展下去,就会从问题儿童发展为问题青年。这也就是为什么大众会认为留守儿童就是问题儿童,长大之后就是问题青年的原因。
情绪性问题行为是指情感需要得不到
3、满足或受阻抑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引发的妨碍其学业、社交及其他正常生活的行为和分为外向性情绪性问题行为和内向性情绪性问题行为,前者指愤怒、不满等,后者指抑郁、焦虑和消极退缩。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身、家庭、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力。可以根据个体差异性,从儿童自身做起,在留守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对他们进行干预,来纠正他们的错误认知,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可以更加有效的预防问题的出现。现有的大部分研究仍然认为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很多心理问题,虽然已经有部分研究认为
4、并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会有问题行为,但是通过了解留守儿童的人格类型的个体差异对他们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2影响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因素分析
2.1家庭方面
家庭是人们情感的栖息地,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更是儿童温暖的港湾。
2.1.1家庭教育与成长环境
父母的爱无人能及,是旁人无法取代的。很多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因此相对疏远,留守儿童短期或较长时间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在留守儿童人格发育关键时期,儿童早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
5、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从人格特征上看,常常会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于是我们认为,初中留守儿童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和引导。
2.1.2监护类型
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最常见有四种类型:祖辈监护、上代监护、单亲监护、自我监护。留守儿童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家庭教育的缺失,亲子长期的分离会影响留守儿童的心
6、理健康。有研究认为,亲子分离未必会引起不可挽回的后果,关键问题不在于分离本身,而在于替代父母对待儿童的关心程度能否补偿和代替亲生父母。然而留守儿童监护人并不能够完全代替亲生父母,也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2.1.3安全感
父母如果给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儿童对外界事物的探索和个性的健康发展,而处于不稳定的成长环境,生活失去依附的儿童会产生焦虑、恐惧、不安。马斯洛等认为安全感是个体理健康的基础,是影响或决定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安全感的形成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着至
7、关重要的影响,是儿童顺利实现社会化、身心发展成熟的必备条件。安全感可以帮助儿童适应环境,建立积极地认知倾向,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在面对各种压力和不良刺激的时候,为儿童提供强有力的内在支持,然而安全感的缺失不仅会影响个性发展,还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2.2社会方面
社会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保护伞。留守儿童的成长及保护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这需要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应当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各方的积极作用。
2.2.1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对压力的缓冲作用,有助于缓解各种压力带来的不良影响,对社会
8、支持的感知和利用有助于减少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减少青少年感受到的压力,提升个体适应各种压力和生活变迁的能力。许多研究发现:相同的压力情境对不同的个体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那些收到较多心理或物质支持的人,比那些收到支持较少的人身心更健康。[4]初中留守儿童主观感受性强,反应敏感,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内心的需求被忽视,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使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情绪性问题行为。应充分考虑留守儿童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