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战争期间的丽倭关系分析

唐丽战争期间的丽倭关系分析

ID:16061342

大小:152.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8-07

唐丽战争期间的丽倭关系分析_第1页
唐丽战争期间的丽倭关系分析_第2页
唐丽战争期间的丽倭关系分析_第3页
唐丽战争期间的丽倭关系分析_第4页
唐丽战争期间的丽倭关系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丽战争期间的丽倭关系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唐丽战争期间的丽倭关系分析内容简介:唐丽战争自贞观十八年关于公元661年七月条记事。此时,齐明天皇已死,皇太子素服称制。百济灭亡后,唐高宗随即携灭国之威以左骁卫大将军契苾力何、右武卫大将军苏定方、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率诸将出浿江、辽东、平壤道进击高句丽。此条记载也表明,倭国十分关注唐丽战争进程,对朝鲜半岛上的一举一动都高度重视。据《日本书记》记载,齐明天皇6年接到百济灭亡的消息后,迅速整军备战,欲亲征朝鲜半岛帮助百济复国,并将驻跸地移到靠近前线的朝仓橘广庭宫。皇太子迁居于长津宮,稍听水表之军政的语句,也表明了齐明天

2、皇的继任者依然在整军备战,在这种背景下,倭国关注唐丽战况在情理之中。事实上当年八月,天智天皇遣前将军大花下阿曇比逻夫连、小花下河边百枝臣等、后将军大花下阿倍引田比逻夫臣、大山上物部连熊、大山上守君大石等救于百济,仍送兵杖、五谷。九月,皇太子御长津宮,以知冠授于百济王子丰璋,复以多臣蒋敷之妹妻之焉。乃遣大山下狹井连槟榔、小山下秦造田來津率军五千余卫送与本乡。于是,丰璋入国之时,福信迎来稽首奉国朝政皆悉委焉。可以说,天智天皇继承齐明天皇做法,大力支持百济复国行动。关于公元661年十二月条记事。此条记事,已然发生在后

3、来的天智天皇以皇太子身份称制期间。显然,该条记事是高句丽向倭通报的战况。时年秋八月,苏定方率领大军渡过浿江,夺取马邑山,进而包围高句丽国都平壤城,然而天寒地冻,久攻不下。高句丽使臣到达日本的十二月,苏定方尚未撤军,其于次年春正月退兵。由此可见,高句丽向倭送出的是即时战报,其用意大概是因为了解倭欲出兵助百济复国的意图,怕倭担心高句丽灭亡在即,从而不敢出兵,故将战况呈报给倭,以此坚定倭国出兵的信心。此时的高句丽极其希望百济复国势力以及背后的倭能够进攻唐军,从而缓解自身压力。关于公元661年记事接前条记事。似乎表明在

4、高句丽一部溃败时,倭驻扎在百济境内的军队,曾予以救援。如此,也可看出此时高句丽与倭的紧密关系。662年的春正月正是苏定方久攻平攘不下被迫撤军的月份,当月高句丽使者到达日本,表明这些使者是在战况最激烈的形势下派出的,当时高句丽已有难以为继感觉,因而急速求救倭国。此条记事还表明,天智天皇此时加大了对百济复国势力的支持,倭军一部已被派往留城,此留城也即《旧唐书》中的周留城,为百济复国势力中心。关于公元663年春二月条记事。662年,苏定方久平壤城不下后,率大军撤退,朝鲜半岛境内的唐军只剩下刘仁轨和刘仁愿二部,百济复国

5、势力乘机叛乱,刘仁轨和刘仁愿合兵一处,暂作休整。此时,对于统帅刘仁轨而言,其军深处原百济腹地,孤悬海外,面临战和退的两难选择,唐高宗指示其平壤军回,一城不可独固,宜拔就新罗,共其屯守。若金法敏藉卿等留镇,宜且停彼;若其不须,即宜泛海还也。当时唐军将士久战生疲,皆欲西归。刘仁轨则力排众议,决定坚守百济故地,等待战场转机。龙朔二年七月唐军大破福信余众于熊津之东,拔其支罗城及尹城、大山、沙井等栅,杀获甚众。战场形势朝着有利于唐军方向的发展,刘仁轨随即将战场形势报告给唐高宗,请求增派军队扩大战果。此后,唐高宗派左威卫将

6、军孙仁师统众浮海赴熊津,以益仁愿之众。在这样的背景下,百济复国势力再次向倭求救,天智天皇于是派兵27000人,乘战船赴朝鲜半岛助战,于此同时,派人将出兵信息传递给高句丽。此举显然是想和高句丽形成掎角之势,分散唐军兵力。此时,百济复国军内部,扶余璋依靠倭军支持,斩杀了此前百济复国军的实际领导者福信,新罗侦知百济复国军内讧后,随即出兵包围周留城。扶余丰杀福信后遣使往高丽及倭国请兵以拒官军。孙仁师中路迎击,破之。遂与仁愿之众相合,兵势大振。于是仁师、仁愿及新罗王金法敏帅陆军进,刘仁轨及别帅杜爽、扶余隆率水军及粮船,自

7、熊津江往白江以会陆军,同趋周留城。仁轨遇扶余丰之众于白江之口,四战皆捷。焚其舟四百艘,贼众大溃,扶余丰脱身而走。此后不久,百济故地被一一平定,在唐军支持下,新罗和百济会盟,唐王朝建立羁縻统治。灭百济之战,在唐军看来属于不得已而为之,是为灭亡高句丽扫清障碍,对倭军的作战也是如此。倭军白江战败后迅速退出朝鲜半岛,由于担心唐军乘势进攻其本土,加强了军事布防,修建了众多防御性质的城栅。百济平定后不久,刘仁轨被调回国内,刘仁愿接替刘仁轨为统帅,刘仁愿此时派使者赴日,应有向倭表明唐王朝灭亡高句丽的决心,以及打消其唐军将进攻

8、日本本土的疑虑。关于公元666年条记事。盖苏文死后,高句丽国内已渐有乱象,此时其外部依靠仅剩倭一家,因而有意加强同倭的联系,故有一年两次派使赴日之举。从时间点上看,666年,盖苏文长子泉男生已代父为莫离支,该年春正月的赴日使者很可能还是泉男生派出的。当年三四月份,泉男生遭受其弟泉男建逼迫,走据国内城,派其子泉献诚赴唐求哀,该年六月唐高宗接应,此后泉男生脱身入唐。当年八月泉男建被任命为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