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019524
大小:99.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8-07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之“历史的回声”专题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的回声”专题教学计划一、题内涵解说专“历史的回声”是指集体的历史记忆以及这种记忆在前人心中的价值意义、感情态度,是前人对历史的认识、评价和记录。学习“历史的回声”专题的着眼点,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因何追踪历史,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人生感受;在于学习如何把握历史的瞬间,进行忠实的记录;在于学习前人的智慧,吸取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昭示未来。《历史的回声》专题由三个板块组成,“后人之鉴”选入两篇史论,苏洵《六国论》和杜枚《阿房宫赋》,皆为兴亡论。“千古江山”选入两首宋
2、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个人对江山和历史的咏叹。“永志不忘”所选的新闻报道,一篇是长篇通讯《落日》,是历史的现场实录,报道了1945年9月2日“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的日本受降仪式;一篇是《消息二则》,记录着人们对于历史事件的反思和作出的回应。学习《落日》一方面要了解历史,了解我国自甲午战争以来因日本帝国主义欺凌所受的民族屈辱,抗日战争中全民族的重大牺牲,反法西斯盟国在太平洋战争中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方面要深入领会课文,研读文本,体会作者感情。三个板块又在“历史
3、的回声”这一专题统领下共同承载着积累文言语感、理解文本内容、欣赏章法艺术、培养史识素养等从文字、文章到文化的专题目标。二、教学目标 1、了解把握历史、感悟历史的常见文本形式,了解新闻作品的特点和常用的样式。2、通过沉吟涵咏,熟读成诵,对古代史论和怀古词进行品赏,丰富感情世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3、从史论的学习中,进一步认识议论文如何处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4、了解文言实词活用的知识,并能够予以运用。5、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历史遗踪的寻访、考察和史料的搜集、整理,并且选择合适的文本,抒发自己的见解或感受。
4、6、了解通讯和消息的特点,并通过采访练习写作。三、课时安排(11课时)内容课时页码六国论42—8阿房宫赋49—16念奴娇·赤壁怀古117—2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20—23落日123—25四、专题内容解析六国论苏洵教学目标:1、理解:弊、率、完、暴、速、再、数、礼、宜、故事、颠覆等词语的含义。2、学习本文运用设分论点,并举例论证论点的方法。3、熟读课文,领悟借古讽今、对比论证等写法。4、体会苏洵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教学重点:揣摩语言,掌握文言知识。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论证过程及方法。教学方法:诵读
5、法、讨论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1-3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及背景,解题,翻译课文一、导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唐太宗李世民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二、题解:1、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2、六国:秦国以外的另六国,
6、秦终灭六国,统一天下。3、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借对历史事件的叙述,阐明自己的观点,达到以史为鉴,借古讽今的目的。三、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四川眉山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在文学上取得显著成就,是经过一番刻苦读书、认真作文的过程的。据他自述,少年时,他不爱学习,到了二十五岁,才开始知道读书。自以为比伙伴们学得好,但后来取古人之文一读,才觉得古人的“出言用意”都跟自己大不相同,于是下决心将过去所写的数百篇文章全部烧毁
7、。然后,将《论语》《孟子》、韩愈的文章取来,终是诵读,读了七八年,才感到古代文章确实写得好。时间一久,读之益精,自己胸中也“害然以明”,但还未敢自出其言。又经过一番努力,胸中之言日益多,甚至不能控制自己,只好将它书写下来。到了这时,落笔为文,才“浑浑乎觉其来之不易矣”。这就是历史上关于苏洵焚稿、勤奋读书、刻苦作文的美谈。 (选自《苏明允哀词》) 四、背景介绍:1、《六国论》中的“六国”,就是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秧变法的彻底改革,
8、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盛的六国却日益衰落。强秦向东夺取六国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又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也相继灭亡。2、北宋建国以后,对不断进犯东北、西北边境的契丹、西夏,一直采取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的政策。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统治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