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000054
大小:3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7
《道德·功利及其他-张宇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道德·功利及其他-张宇燕发信人:Economist(经济学家),信区:EconForum标题:道德·功利及其他发信站:BBS水木清华站(SatJan2223:15:022000)近些年来经济学家们关于道德的议论遭到了不少人的指责:经济学家们总是试图用功利主义解释道德,而道德本身恰恰是不考虑功利的。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认为,所谓功利主义,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实现的手段就是成本—收益分析,说得俗一点儿,就是算账。谈到算账,人们很自然想到财务报表和会计制度。在财务报表中,人们可以看到“收入”和“支出”
2、、“资产”与“负债”等与收益和成本相对应的字眼。这些字眼都有明确的所指,一般来说是可由货币衡量的东西。它们有些是有形的,有些是无形的,如技术诀窍、商业信誉、特许经营权等。在一个竞争性的交易过程中,无形资产就能够被货币确切地评价出来。因此无形资产也开始被看作是“资产”。当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形资产都可以买卖。其实即使有形的和无形的资产全能由货币衡量,企业的财务报表还是不能说明企业的全部情况。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的目光一定要超越财务“盈亏表”上的数字。因为,一个战略性的投资,往往并不能在几年之内
3、见效。也就是说,在财务报告中,利润也许是负数。但是它却在逼近战略目标:商誉在逐渐形成,渠道在相继开通,时机在接近成熟。人们可以从财务数字中判断一个企业的过去,却无法预测它的未来。企业的未来在企业家的心中,这里正在进行着不见得能用财务数字表达的成本和收益分析。如果说企业是生产私人物品的组织,政府则是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相对于私人物品,公共物品便不那么直观,那么“有形”。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创办和经营生产私人物品的企业上,认为只有企业创造的利润才是政府财政的经济源泉,而把其提供的公共服务
4、缩到很小的范围。在改革开放以后,这种观念并没有马上转变过来。八十年代末我到山西某地,发现有些县的政府还在拼命地投资于煤矿,却置年久失修的道路于不顾。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地方政府逐渐发现交通运输对本地发展的重要性,于是“若要富、先修路”就成为了共识。认识到公共物品的价值,把地区的交通便利作为“收入”和“资产”纳入到计算之中,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但也不能高估这样的进步。因为严格来讲,公路和桥梁是可以收费的,而一旦可以收费,就可以由私人来提供,因而又可以被视为私人物品。在实际中,各地政府经常把这类公共设
5、施的经营权转让给一些企业,以换取它们的投资。对于政府来讲,由于道路和桥梁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路口收费站又成为一个稳定的财源。以至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获取更多的收入,不惜增设关卡,反而给车辆增加成本、带来不便。这个例子说明,不少地方政府还没有意识到,那些不太直观的公共服务比路口收费站更有价值。这些公共服务包括保护产权,维持秩序和调解纠纷,提供这些服务恰是政府存在的最初的原因。正是由于这些公共物品不能像公路和桥梁那样设一个收费站来牟取报酬,政府才有理由采取强制性的税收形式。但是由于政府服务和税收之间没有直接的对
6、应关系,以致不少地方政府视收税为当然,而并不相应地提高和改进其服务。我在北方的一些地区经常看到,甚至在公路出口处,收费站对外地车实行歧视性的政策:只向外地车收费。更有一些大城市的政府,竟公然颁布限制外地人就业的法令。这些似乎有利于本地区的政策,不仅违背了公平原则,而且并不会促进本地的发展。从贸易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地区的繁荣都是外地人带来的。那些全国性的大城市,更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由全国乃至世界的贸易往来和人口流动聚集而成的。为了吸引投资,不少地方设立了开发区,并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但却不想提供优
7、越的制度环境,以致经常出现贪小利而失大局的情况。与之相反,那些有远见的地方政府却能做出用财政收支不能直接衡量的事情来。如山东莱州市政府为治安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河北保定市法院做出了有利于外地人的公正裁决,这些作法并不能立刻增加本地的财政收入,却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做出有损于社会全体成员福利的事情,不是因为不会算账,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使然。本来正常的逻辑应该是,一个人若要有所收获,就要付出辛劳。但遗憾的是,由于在人们之间存在着分不清彼此的“公共物品”或“环境”,无
8、论组织得多么严密的社会,也不能完全阻止一个人将取得收益的成本转嫁给他人或整个社会。于是就存在着经济学讲的“负外部性”,或“外部侵害”问题。在这种问题面前,人们的处境类似于囚徒困境,即贪图个人或局部利益的人获利,顾及社会或整体利益的人倒霉。例如,一个不愿污染环境的化工企业,必然要支付更多的成本,这样它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因价格较高而败给那种不惜污染环境的同类企业。正是这种囚徒困境,正是人们的“经济人”的理性,使人们选择恶化他们共同环境的行为。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