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朱熹功利主义道德倾向

试论朱熹功利主义道德倾向

ID:17953001

大小:64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11

试论朱熹功利主义道德倾向_第1页
试论朱熹功利主义道德倾向_第2页
试论朱熹功利主义道德倾向_第3页
试论朱熹功利主义道德倾向_第4页
试论朱熹功利主义道德倾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朱熹功利主义道德倾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试论朱熹功利主义道德倾向学生姓名朱俊龙学号2008091106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提交日期2012年5月6日申请学位级别法学学士学位论文评审等级指导教师姓名张刚职称教授工作单位玉溪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学位授予单位玉溪师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制二0一二年五月作者声明本论文是自己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的。论文的完成经过了选题、查阅积累资料、撰写读书笔记、拟写论文提纲、撰写初稿、形成定稿等环节。论文所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均已标明出处。我遵守学术法规和学术道德,对本论文负责。签名:朱俊龙

2、试论朱熹功利主义道德倾向朱俊龙思想政治教育专业08级政教班学号:2008091106[摘要]朱熹在道德伦理学说上一方面强调义利的区别,另一方面又调和二者的矛盾,主张将义利统一;提倡在不违反道义的前提下,追求合理的生存之欲和公共利益,最终得出“君子未尝不欲利”的结论,使其道德伦理学说表现出功利主义的倾向和特征。[关键词]朱熹、道德伦理、义利观、功利主义朱熹在研究了以往义利之辩的基础上,不仅强调义利的分殊,更看到了义利的统一,从而得出了“义未尝不利”的结论,表现出了浓厚的功利①主义道德倾向。朱熹一方面“罕言利

3、”,另一方面又畅谈合于仁之利。这样的矛盾正如同他整个的思想体系所呈现出的特点,虽然充满了矛盾与含糊,但却妙有玄机。一、朱子功利态度的来源说到朱熹的价值论思想,我们不免会有个疑问,既然已提出“重义轻利”的主张,又为何再看似自相矛盾地续写一句“义未尝不利”呢?到底是哪些因素促使他体现出明显的功利态度?这是在认识朱熹价值观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应该说,朱熹之所以提出了功利思想,其源泉应有如下三方面:首先,来源于朱熹对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政治形势的考察与反思。朱熹所处的南宋,是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这种社会变革带来了一系

4、列的新局面。自然灾害泛滥,劳动条件落后,农民生活困难,导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尽管受到了天灾人祸的威胁,但诸方面的改革仍使社会生产力得以提高,农业、手工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许多商业中心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商业经济的繁荣使商人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重视现实生活和自身利益的态度成为市民社会的新的价值和道德诉求。朱熹身在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也理所当然地重视起现实的“利”的作用。从政治形势上看,南宋朝廷饱受内忧外患,加上当时朝中一股卖官鬻爵之风在朝野内外暗中兴起,朱熹针对这些方面,不仅对当时官场中存在的不

5、正之风进行大胆的揭露和批判,而且还藉此提出了自认为合于仁、理的正确的为官之道,提倡重视起可保全朝廷和国家的“众人之利”。由此可见,朱熹受当时社会状况的影响,并没有一味逃避现实地只讲仁义,而是坦然地谈论利益,只不过在他的思想中被提升地位的是不同于世俗之见的共同利益、国家利益。其次,朱熹的理欲关系思想引发了对义利关系的探究。朱熹构建起了理学思想体系,可以说,他的任何思想都无法脱离这个完整的体系。因而,作为价值论的义利之辩也脱胎于理学体系,尤其是源于“理欲之辩”。我们知道,朱熹在处理理欲关系问题时始终高呼“存天

6、理”、“灭人欲”,这本无可非议,只是问题出在,许多世俗后人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个思想,甚至曲解了朱子的本意。这种曲解主要存在于:对“天理”、“人欲”概念内涵的理解上,以及对理欲关系对立面的过分夸大甚至绝对化。朱熹坚持肯定客观存在的“天理”的至上性,同时也对个人过分追求膨胀的私欲进行批评。事实上,朱熹对同样属客观存在的合理“人欲”也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人们为求生存和保持自身而求利并不为君子所不齿。可见朱熹所要灭的“人欲”也并不是人全部的欲望,是有条件限制的。最后,朱子功利主义道德倾向来源于宋道学的发展与学派交流

7、。朱熹在与功利学派的思想交锋中吸取了功利思想,尤其是在与功利学派代表人物陈亮的书信往来和辩论交锋中,都有所体征。朱熹在接触到陈亮的学说之后大为震撼,也逐渐吸收改进了他的功利思想。受陈亮的影响,朱熹在对待“义利之辩”问题上是不严格的,并非是极端主义的,相反是温和的,只能说更倾向于某一方(义)。朱熹与陈亮实际上都看到了“利”在社会伦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不过角度和侧重各不同而已。朱陈的思想之间存在着隐性的契合。二人在论辩中都发觉了各自的理论存在缺陷,但又有互补性,故而可以吸取对方的思想精华,为己所用。陈亮试

8、图克服义与利之间的二分局面,使之达到和谐与平衡。这个观点为朱熹所接受,并据此来完善了自己的义利观,于是我们才会在后来看到他提出“义未尝不利”的思想,这其中可见陈亮对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总之,朱熹得出“以义制利”而“义未尝不利”的结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自我斗争和反思过程,并不是无原无故“发明于心”的,而是受到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的影响,从而对自己价值论进行的延伸和完善。二、朱熹功利主义道德倾向的基本表现道德伦理一直是儒家所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