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元代失意儒生的自我广告

半部论语治天下:元代失意儒生的自我广告

ID:15942583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6

半部论语治天下:元代失意儒生的自我广告_第1页
半部论语治天下:元代失意儒生的自我广告_第2页
半部论语治天下:元代失意儒生的自我广告_第3页
半部论语治天下:元代失意儒生的自我广告_第4页
半部论语治天下:元代失意儒生的自我广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半部论语治天下:元代失意儒生的自我广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近年来甚嚣尘上,《论语》作为治国平天下的经典地位,再一次被大肆宣扬,有人甚至说,《论语》将是二十一世纪的福音书。《论语》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巨大的功效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正本清源,看一看这句话出自何处,看一看赵普为什么要学《论语》?标榜“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是如何治天下的,再看一看他所参与建立和治理的大宋王朝,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局面。关于此事的相关记载,主要有:(一)南宋罗大经(1196—1242)《鹤林玉露》卷七记载: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

2、盖亦少陵之说也。太宗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应,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普之相业,固未能无愧于《论语》,而其言则天下之至言也。朱文公曰:“某少时读《论语》知爱,自后求一书似此者,卒无有。”《鹤林玉露》是一部笔记体的文集,全书共十六卷。半数以上评述前代及宋代诗文,记述宋代文人轶事,有文学史料价值,其中对宋朝政治人物的记述,可与正史相参照。1.赵普的回答,涉及“半部《论语》”的问题,这大概就是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的初始版本;2.罗大经认为赵普的“相业”有愧于《论语》,但對赵普的这句话以及《论语》的价值则十分肯定。(二)元·

3、脱脱《宋史·赵普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这里也有几点应当注意:1.脱脱首次从正面肯定了《论语》对赵普政治事业的积极作用。正是元朝,才将《论语》》等所谓四书作为法定教科书和科举取士的标准,这也许就是脱脱加上这几句话的历史背景。但,“晚年”以下一段话,不知何所取材。2.当时人们并不知道他读的是什么,是在他死后人们才发现读的是《论语》,因此,在他生前,自然不会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三)元·高文秀《遇上皇》: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

4、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段情节,揉合了《鹤林玉露》与《宋史·赵普传》,但有所改造;杂剧曲文,本来不足以作为讨论历史问题的依据,但“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大约到此时方才定型,杂剧是一种大众化的文艺形式,也许正是借助它,这句话才广泛流传开来。我不厌其烦地罗列出这么多资料,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第一,赵普生前,以及整个北宋,没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第二,此说真正流传开来是在元朝。但恰恰是在元朝,对儒术表示了极大的轻蔑,所谓“九儒十丐”,那些满腹经纶的儒生,其地位与乞丐不相上下,连自己的生计问题都难以解决,更何谈治天下。为此,元杂居中的那句台词,既是地位低下的儒生们对前

5、朝文人地位的向往,对自己学问的一种自负,也是向当朝执政者的一种自我推荐。第三,由于这句话极大地夸张了《论语》的功能,得到了那些能将《论语》倒背如流的儒生们的普遍欢迎,所以才广泛地流传开来。二那么,《论语》对赵普治天下的功业,究竟有什么影响呢?纵观赵普一生的功业,与治国平天下有关的,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参与策划了陈桥兵变,二是提出了抑制武臣的建议。赵普在宋朝被视为“开国元勋”,而宋朝的所谓“开国”,说起来简直就像一场儿戏。“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在中国,早已是妇孺皆知的了。赵匡胤的得势,大宋王朝的建立,就是这样开始的。其时,赵普以掌书记身份随军出征。所谓掌书记,无非是个幕僚,负

6、责军中一些文书起草事宜,地位既不高,实权更是谈不上。可发动政变的将领和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却一同来向赵普请教,赵普当仁不让,与将领谈条件,他时而唱白脸,时而唱红脸,最后拍板:普察其势不可遏,与匡义同声叱之曰:“策立,大事也,固宜审图,尔等何得便肆狂悖!”乃各就坐听命。普复谓曰:“外寇压境,将莫谁何,盍先攘却,归始议此。”诸将不可,曰:“方今政出多门,若埙寇退师还,则事变未可知也。但当亟入京城,策立太尉,徐引而北,破贼不难。太尉苟不受策,六军决亦难使向前矣。”普顾匡义曰:“事既无可奈何,正需早为约束。”因语诸将曰:“兴王易姓,虽云天命,实系人心。前军昨已过河,节度使各据方面,京城若

7、乱,不唯外寇愈深,四方必转生变。若能严敕军士,勿令剽劫,都城人心不摇,则四方自然宁谧,诸将亦可长保富贵矣。”皆许诺,乃共部分。(《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件谋取皇权的大事,就这样由赵普几句话就决定下来。于是,出兵御敌的事抛到一边,数十万大军又原路折回。当赵匡胤从小皇帝柴宗训手中接过“禅让”的帝位后,契丹的大军也不南下了,北汉的士兵也不应合了,边境也不告警了,“镇州言契丹与北汉兵皆遁去”,由着赵匡胤从从容容地去打理他的这个新王朝的事宜。看来,所谓契丹南侵,所谓军中鼓噪,一切都是精心预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